古竹恒昇祖祠宇 重建升樑熠增辉
2025-10-05 02:12:05 来源:广东河源黎思承 审核:广东河源黎国强 打印 转发 字号:T
古竹恒昇黎公祠于2025年初兴工重修,于10月3日子时举行了盛大升樑仪式,祠堂裔孙一百多人见证了历史事件仪式。
广东河源古竹恒昇黎公宗祠是古竹上联村开基始祖承公的14世裔孙,据德灵、德华宗长介绍,古竹黎氏一脉是入粤始祖待举公七世孙承公古竹上联村开基立业开基,传至恒昇公祖为14世;该祠堂坐落于古竹东江之畔的上联新楼村,前身是新楼恒昇公祠堂,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选址独具匠心,坐北朝南,衍裔孙传承180年历史,占地。500多平米,门口由西向东两米多的水泥路,忆往来该路是通往墟镇的生财之道,是附近村镇义容、新围、茶壶耳必径之路,既往昔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见证着福地时代变迁历史;看今朝祠宇重修升樑大吉奕增辉;祠堂大门正南面,有一口名为。新楼塘的池塘,水域点地面积1800平米,水波荡漾,与东江两岸的“三口塘”齐名昆美,沟勒出一幅山水田园优美画卷,在六十年代破四旧特殊时期,族人为保住祠堂,保住先祖神灵之圣地,华丽转身成为新楼村文化室,祠堂内仍保存着时代的印记,宣传标语带着那时代的特色,忠字图案庄重苍劲,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印记,在哪个年代承载着乡村文化传播的重任,同时也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百八十多年来,恒昇祠堂宛如一位坚毅的守望者,屹立于东江之畔,先辈们的精神,在此代代相传,在动荡年代有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热血志士,有在艰苦岁月里,凭借勤劳双手,智慧的头脑,带领族人谋发展走共同富裕的贤能,也有继承文化传承道路上,默默的奉献耕耘,守护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他们善举奉献精神,家国情怀,时刻激励着后人光宗耀祖,秉承爱国爱宗,爱族爱家,的优良传统的文化底蕴,时刻激励着年后辈继承发扬。建国后,恒昇公祖裔孙遍布大江南北,在湖南、海南、广州、深圳、茂名、韶关、惠州、河源、古竹等地的政企部门担任要,他们无论身居何地,都不忘自己的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自岗位发光发热,为祖国的繁荣,家乡建设倾其所能,续写着时代的篇章。
乙巳蛇年乙巳日,东江之畔裔孙聚;
顶樑升堂鼓乐奏,鞭炮齐鸣绕庭樑;
虔诚裔孙齐叩拜,宗祖庇佑泽后贤;
恒昇新祠挺屹立,族人齐聚笑逐颜。
撰稿:黎国强
拍摄:黎国强、黎冠武
编辑:黎国强、黎海汪、黎小玉、黎子龙、黎怀清、黎思承
初审:黎德华、黎国强、黎士贤、黎开发
终审:黎志云
世界黎氏网古竹报道组
2025年10月3日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开发13613024963 ;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