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广东信宜黎子龙 审核:广东河源黎国强
晨光熹微中,信宜黎氏宗祠静静矗立,朱门黛瓦间流转着百年岁月的厚重。昨日庆典的欢声犹在耳畔,而此刻的宁静更让人沉浸于对这座家族圣殿诞生历程的深切回望。
筹建之路,可谓步步艰辛。多年前,当重建宗祠的倡议初次提出时,面对的不仅是资金的匮乏,更有各方意见的纷纭。族中长者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筹备组成员放弃休息,日夜筹划。最难忘那一次次家族会议,有时为了一个建筑细节,争论到深夜;有时为了筹款方案,反复修改十余稿。
正是这份执着,点燃了全族人的热情,从白发苍苍的海外侨胞到初入职场的年轻一代,纷纷解囊相助。每一笔捐款无论大小,都承载着黎氏子孙对根脉的眷恋与责任。
世界黎氏网 852 庆典之日,旌旗招展,锣鼓喧天。数百名族人从四面八方归来,相识与不相识的,只因共同的姓氏而倍感亲切。传统祭奠仪式庄严隆重,舞狮表演灵动欢腾,盛宴上乡音缭绕,笑语不断。最动人的莫过于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被晚辈搀扶走进祠堂时,眼中闪烁的泪光——那是漂泊一生的灵魂终于找到归处的感动。 细观祠堂内部,处处可见匠心独运。正厅高悬鎏金匾额,追溯黎氏源流;梁柱间的精美石雕木雕,讲述着家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先祖牌位整齐排列,香火缭绕中传承着孝悌家风。偏厅陈列着族谱家训,墙上老照片记录着家族变迁,让年轻一代直观感受家族发展的艰辛与辉煌。这座建筑已不仅是砖瓦木石的综合体,更是黎氏家族的文化基因库,存储着这个家族最深层的精神密码。 站在祠堂前,内心澎湃难平。一座二进式宗祠的重建,表面是建筑的落成,实质是家族凝聚力的重塑与文化传承的复兴。在现代化浪潮汹涌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的精神坐标,让散居四海的族人知道自己的来处,让年轻一代理解传统价值的内涵。 宗祠不仅是祭奠先人的场所,更是活的文化空间。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无论现代生活如何变化,有些价值需要恒久守护。信宜黎氏宗祠的重建,正是这种文化自觉的生动体现,它让分散的个体重新凝聚成有力的整体,让古老的家风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在清晨阳光普照下,为宗祠镀上金色光辉。我相信,这座凝聚全族心血的建筑将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坐标,更将成为所有黎氏族人心灵的家园,见证这个家族在新的时代续写辉煌篇章。血脉归堂,文化传承,这或许就是我们追寻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