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血脉源流探索

2017-10-22 08:56:22   来源:黎安新 审核:       打印  转发  字号:T

                              黎氏血脉源流探索

   按姓氏联系血脉。追寻一姓一氏的源流,追溯的也是中华子民生生不息的成长轨迹。 56日,继之前广西黎氏宗亲会回黎城修建宗祠的决议之后,贵州黎氏也已做出同样的决定。老家从回溯黎氏迁移的因果路径开始,将为读者重现黎姓一族开花散叶,于中华大地乃至全球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黎姓古出上党,经过一次改变中国历史的“杀戮”之后,开始了迁徙之旅。现在,黎姓在中国姓氏中排行第84位,人口200余万,加上越南的近800万,全球的黎姓人口在1000万以上。目前,广西、贵州姓黎氏宗亲会正与黎城县联系筹建中华黎氏大宗祠,旨在“凝聚全球黎氏之力量,让子孙后代有共同上香祭拜的场所”。

    黎姓渊源,承古望今

        1西伯戡黎

    上古时期,黎民以国为姓,殷商时黎侯国地域辽阔,涵盖了今天的晋东南全域。后来,经过一次史称“西伯戡黎”的残酷屠杀,疆域缩减,黎民纷纷外逃。西伯就是后来西周的奠基者姬昌,殷商时候封号西伯侯。因为治国(方国歧周)有方,被商王所忌而拘于羑里(被拘期间推演出“易”之64卦),后来向纣王行贿(美女、珠宝和土地)得释。

    西伯建周前和咱山西有两件事直接关联:一是后世礼让的范本与美谈:虞芮闲田【虞(今山西平陆县)芮(今山西芮城县)两国争地,到西伯处求决,结果看到人家一派君子之风,不禁惭愧。回来就把所争的地盘作闲田处理,谁家也不占了。】一是残酷的屠杀:西伯戡黎。黎与西伯的歧当时都是商纣王的属国,黎侯亦治国有方,国富民强,不听纣王号令,而以暴君著称的纣王,竟然也无计可施。西伯向商王朝宣战,矛头首先对准了黎国——西伯认为,黎侯敢违抗纣的指挥,同样也不会向周臣服。“西伯戡黎”是当时华夏大地上最大的一场杀戮,残酷至灭绝人性。《诗·大雅·桑柔》曰:“民靡有黎,具祸以烬。”西伯纠集数十国兵力,由陕西沣水一带出发,横渡黄河,先入晋南,然后直驱今上党地区的黎国,杀到鸡犬不留,都城、民舍皆化为灰烬,黎国灭亡。“西伯戡黎”实际上是西伯向商纣王朝宣战的序幕。纣王残暴,但和西伯比起来,无论手段还是心机,都略输一筹,这才是商亡于周的重要原因。至于西伯,被后来尊称的文王,所治之周,被孔子赞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却不知他也曾果决毒辣过,所谓的文化西周,其实也沾满了黎民的鲜血!
   (传说西伯戡黎初战不克是因为黎国有一只上天赐予的玉石虎,遂有谋士设计盗宝。殊不知此虎灵气甚高,黎国虽然灭掉了,但不久之后周文王与那位献计的谋士便相继病逝。民间传说,是宝物玉石虎显灵了,诚惶诚恐的周武王将盗来的黎国镇国之宝玉石虎归还了黎国。2006年,在黎城县境内发掘西周古墓群时,10号墓葬中发掘出了一只商代的玉石虎,与民间传说中的玉石虎相吻合。后来,黎侯国百姓为了缅怀国君和纪念镇国之宝玉石虎,纷纷用不同材料制作成各种老虎,为其取名为黎国虎或黎侯虎。2008年,黎侯布艺虎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黎国身份证
    西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周王朝建立以后,“武王封帝尧后于黎”。黎在哪里?
        20061月到9月,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黎侯国在尘封了几千年后终于重见天日——在黎城县西关塔坡水库的田地里,发掘出十几座古墓,其中就有两座西周侯级别的大墓,墓中出土的一对青铜壶器皿上出现了“黎侯宰赢作宝壶永用”的铭文,经专家论证,黎城在西周时期为黎侯国,这个墓地就是当时的黎国墓地,这对壶被视为黎侯古国的“身份证”——这个结论由国家文物局认定并公布,该考古发掘被列为2007年中国考古重大发现之一。消息震惊了全国,震惊了中华黎氏的后裔。(在黎城县文博馆,有一片刻字的蓝纹陶。那是2000年修长邯高速公路时,在一处古人类遗址上发掘出土的,年代约四千年。古文字专家解读为:下边一个土,土上长着黍,左右有刀割黍。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黎”字。笔者更有丰富的想象:在遍地金黄的广袤田野里,一群人身裹兽皮,手挥石镰,在忙碌地收割庄稼。一派繁忙,一派欢乐……这哪里是一个字,分明是一个秋收的劳动场景。)


       3黎氏三次大迁徙
   第一次是西伯戡黎,幸存的黎民四处逃难。
   第二次约在公元前700年,“黎侯被赤狄所灭,黎侯逃于卫。后晋灭赤狄,复立黎侯。”关于这一次,诗经上有记载:“式微式微,胡不归?”《诗经·邶风·式微》已经成为一曲感慨颠沛流离挽歌。彼时连黎侯国国君都流亡他国了,何况黎民百姓呢?

   黎氏的第三次迁徙就到了两晋时期(公元317年)。从此,黎氏的一大部分融入到客家民系中。几千年来,黎氏迁徙无数次,现在黎氏后裔遍布华夏,还有的漂洋海外。

      4黎氏开花散叶全世界
   黎氏向外迁徙到宋、明以后,逐渐遍布全国各地,以南方分布最多。其中,南朝齐有黎侨因功封永乐侯,被奉为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始祖。唐到五代时期,黎侨一支传至黎干时,在京兆(今陕西西安)发展成为望族,于是此支黎姓以“京兆”为郡望堂号,尊京兆尹黎干为开基始祖。黎干之子黎度,任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为宁都开基始祖。宋末元初,有黎天麟自福建迁居广东梅州程乡(今梅县),被视为入粤始祖。清代乾隆年间,有广东、福建籍黎姓入驻台湾,从而定居海外。目前,台湾的黎氏子孙,以苗栗、新竹两地最为兴盛。此外,南投、花莲、台北等地也有不少。换言之,历史上,黎氏是我国较典型的一个南方姓氏。今日黎姓尤以湖南、广东、江西等省居多,上述三省黎姓约占全国汉族黎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84位的大姓,人口200余万,加上越南近800万,全球黎姓人口估计1000万以上。黎姓字行辈份排序严谨,字浓意悠。如清代黎宣生所纂《黎氏家谱》中有广东东莞黎姓一支字行为:“世笃忠贞,声和韵远,家传孝友,泽浚源长。”在越南,黎姓算是大姓,黎氏在古代已有徙居越南者,而且在清化一带形成望族。 公元980年,广西阳朔县人黎桓(黎大行)统一越南,建立越南前黎朝,建都华闾,年号天福。

    公元1428年(中国明朝宣宗宣德三年),祖籍中国的黎利(1385-1433)统一越南,建立越南后黎朝。黎利原为越南地方豪绅,在明朝统治北越后,于1418年举行蓝山起义,自称平定王,号召各地反明独立,1428年,统一越南。黎利称大王,在东京(河内)建立大越国,史称后黎朝。

       5黎氏英才
   春秋时齐有大夫黎弥且;宋太宗时有宁都人黎仲吉,时称“方外高人”;宋英宗时有广安人黎錞,被苏轼称为“刚而仁明,正而不阿”;宋代黎子云兄弟以竹载酒见苏轼,轼于是为其别墅名曰“载酒堂”。宋高宗时有长沙人黎明,以孝友信义著称;元代有甘泉令黎公真,有仁政,后去任,民画其像于学舍,以表思念之情;明代有从化人黎民怀,其诗、书、画,时称“三绝”;还有番禺人黎遂球,以诗文著称,并善画山水;清代有广东顺德人黎简,为画家、诗人;遵义人黎恂,淡于营利,专心治学,尤长于诗;近现代有贵州遵义人黎庶昌,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又出使日本大臣,官至川东兵备道;湖北黄陂人黎元洪,曾任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湖南湘潭人黎锦熙,语言学家;湖南湘潭人黎亮,1930年代曾主持设计建成中国北方第一座大型铁路大桥——滦河大桥;还有史学家黎杰、画家黎冰鸿、音乐家黎国荃,中国电影开拓者黎伟明,越南皇帝黎利,黎氏院士三兄弟即黎鳌、黎介寿、黎磊石,广州市长黎子流等等。据黎兆森收集整理的资料表明,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绵延一千三百年,现已收集到黎氏历科进士210人,其中有状元3人,榜眼2人,探花7人,会元1人。

 

       6黎氏寻祖

      古时以国为姓。2006年,黎城县为古黎侯国的消息经新华社传遍天下:黎城正是商周时期的黎国、黎侯国,中华黎氏的根在就山西,就在黎城。消息传出后,中华黎氏后裔震惊了!他们纷纷发函、打电话,激动万分地咨询着相关信息。为回应这种热情,黎城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提出建议,并征得中共黎城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同意,于2010719日至22日,在黎城县召开了首次“中华黎氏寻根黎城研讨会。”

   黎金星,时年已82岁高龄,来自三千多华里之外的贵州省独山县,潜心研究黎姓渊源数十年。“几千年了,这梦终于实现了!我代表贵州黔南黎氏族人回家看望家乡、看望故土了!”参加这次活动的代表来自全国“五省一地”,即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贵州、香港,共计70余名。未赶到的山东、四川、海南、台湾代表也纷纷发来了贺信贺电。广东梅州黎氏代表黎广宁会后感言:“我们将用盈眶的热泪洗刷去千年战乱和彷徨”。)这次研讨会,为中华黎氏架起了一座寻根的桥梁。近年,来黎寻根、考察的黎氏后裔源源不断。同时,作为黎氏的故土、家乡,黎城相关部门也多次应邀外出,从文化交流到项目考察,从亲情慰问到共谋发展,无所不谈。2015926日,应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委县政府的邀请,来自全国七省区46位黎氏宗亲不远千里来到黎城县,参加了中华黎氏寻根祭祖黎城第二届研讨会。根据议程安排,上午首先参加了第三届太行红山国际自行车骑游文化节开幕仪式。下午参观了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景区,太行山红山景区。晚上,在副县长郭锐的陪同下,参加了由县委县政府主办的“天下黎氏一家亲”联欢晚会。27日上午,全国七省区46位黎氏宗亲来到黎城县塔坡水库旁西周古墓群,举行中华黎氏第二届寻根祭祖仪式。众人依次上香,敬献花篮,果蔬等祭品,向黎氏祖先叩首跪拜,随后进行取土。整个仪式庄严肃穆、有条不紊,祭祖仪式结束后全体黎氏后裔取土、拍照留念。

   

   仪式结束,众人在黎城县文化局领导陪同下,参观了黎城县工业园区、农业园区,黎侯虎博物馆,黎城县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了黎城的历史文化及现代化建设成果。下午,在黎城宾馆二楼会议室召开了中华黎氏寻根祭祖黎城第二届研讨会。黎城县县长助理、县文化局局长王苏陵汇报了这几天活动情况,中华黎氏宗亲会秘书长黎惟泷,代表来自全国七省区46位黎氏宗亲发言,感谢这几天来县委、县政府的热情接待,希望在黎城这片故土修建黎氏大宗祠、公馆及投资兴业,为家乡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自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云南、贵州的代表纷纷在研讨会上发言,感谢黎城县委、县政府对黎氏后裔的关心和厚爱,表示一定要以各种形式的投资支持家乡建设,用实际行动回报黎城人民。广西黎氏宗亲代表黎宏健分别向黎城县四家班子、文化局领导赠送了墨宝,表达了广西黎氏宗亲对黎城县四家班子领导及黎城人民深深的敬意。湖北和贵州代表还分别向黎城县委县政府赠送黎氏族谱。会后,黎城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与来自七个省区的48位黎氏宗亲共进晚餐,共度2015中秋佳节。

      

   黎城县委县政府连续两次举办祭祖活动的目的,就是为黎氏后裔搭建一座文化、信息交流的平台,为黎氏后裔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搭建一座畅通的桥梁,进一步增强黎氏宗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弘扬传统文化同时,推进黎城经济社会发展,让更多的黎氏宗亲了解黎城,关爱黎城,支持黎城。

 

      7与广西黎氏国际商会互动,迎来了共谋发展的曙光

     20121111日至14日,由黎氏国际商会和广西京兆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家以黎以坤为团长一行6人,来黎寻根祭祖,投资考察。并初步达成意向的有四项,分别为兴建黎氏大宗祠、黎侯文化产业园区、拍摄《黎国风云》长篇历史电视剧,在黎城举行全球黎氏后裔祭祖活动。为早日达成协议,把考察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投资项目。黎城县委书记郜双庆派出了以县政协主席路小玲为团长的5人慰问考察团赴广西参加黎氏国际商会。黎城慰问考察团于2013312日至16日对广西黎氏后裔进行了回访,5天时间内分别在广西、南宁、北海、北流、大新等地考察了广西黎氏国际商会企业家的项目,并参加了粤东丰顺黎氏祠堂庆典,感受到了黎氏后裔迅猛发展的蓬勃生机。

 

       201412月中旬,黎城县收到了广东梅州黎氏联谊会的邀请函。仿古的黎氏宗祠雄壮古朴、经了解,这座宗祠是以黎氏九十九代传梅州的黎逸士祖为主。该祖在元末朱元璋登基前,在那次鄱阳湖海战中曾急中生智,夺舟救了朱元璋的命。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册封其为副将,在墓碑上的谥号是馒头辅君,赐封三代俸禄,其族谱上记载,言祖宗乃来自山西古黎国,属黄帝脉络颛顼的后裔。此次庆典,共有来自晋、桂、黔、赣、湘等省,及穗、禅、汕、梅州地区等黎氏后裔3200人代表参加,设宴283席,这在丰顺黎氏家族史上是一次空前的盛会。为了能在今年农历九月初九前建成全球黎氏共同的祖先陵墓-----黎城西周黎侯古墓保护工程项目,以确保第一届华夏黎氏大型祭祖活动以及第一届全球黎氏寻根文化节如期举行,广西黎氏族人竭尽全力,筹资筹款。

 

      清明节期间,在广西黎氏黎城项目筹备委员会的积极推动下,广西、贵州、四川、广东四省的黎氏后裔纷纷为黎城黎氏项目捐款。宗祠内、大街上,田间地头到处涌动着捐款的浪潮,敬祖宗、护古墓、献爱心。一元、五元、十元、一百元……

    继广西之后,贵州黎氏宗亲也成立了黎氏黎城项目筹备委员会。旨在凝聚每一股力量,为保护黎氏古墓、筹建中华黎氏大宗祠的千秋伟业尽绵薄之力。

微信图片_20170715183222.jpg

微信图片_20170715183241.jpg


    我们坚信随着黎城西周古墓遗址保护工作的步步深入,必定会有更多的黎氏宗亲自觉地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黎氏的根在黎城,无论你走多远、行多久,始终牵动着故乡人的心!黎氏的根在黎城,游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常回家看看!
    愿天下的黎氏与华夏共存,与祖国共荣!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170715183244.jpg

   王苏陵,黎城人,多年来潜心地域历史文化研究,多有建树。尤其是配合发掘西周古墓,找到了黎侯国的“身份证”,继而深挖黎氏文化,力推两届中华黎氏寻根祭祖活动的开展。

目前由全国黎氏参与保护的黎城县西周古墓遗址公园将于6月底举行奠基仪式。

 

摘自:网络,原创作者:王苏陵,编辑:黎安新,核稿:黎恒曦,勘误:黎国强(联系电话13728886039)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