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之道

2017-10-08 02:53:50   来源:黎梓熙 审核:       打印  转发  字号:T

图片1.png忠孝之道

——黎氏宗亲会成立五十五周年有感

 

黎显华

 

今年是黎氏宗亲会成立五十五周年的喜庆之年,作为黎氏家族的一员,回首家族历史,目睹宗亲会半个多世纪来的风霜雪雨、春华秋实,不禁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注重家庭观念,提倡忠厚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和美德。“家”是社会构成的核心单位,通过强化家庭功能可促使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人则当履仁明礼,敬人事亲以身立德。孟子曾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大学之道”。在社会架构中,“家”的观念和作用是最为重要的,所以说“家和万事兴”。围绕家这个核心单位,最重要的则是家人的亲和之情与尊奉敬事之心。孝道所强调和彰显的就是这样一个亲亲尊尊的关系,这也是传统中国维系社会人伦之道的根本。

道德观念,是衡量社会或个人善恶的重要标准。我们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道教,十分崇尚道德,其倡导的道德观念与社会生活有密切关系并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几千年来,道教所维护和发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已深入炎黄子孙的心田。道教最早的经典《太平经》卷一百一十说:“天下之事,孝忠诚信为大,故勿得自放恣。”《老子想尔注》说:“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佐,务在行道。道普德溢,太平至矣。”道教的“道德”观念,不仅只是社会人群的行为规范,而且是制约、驾驭宇宙一切的总观念,无所不包,无所不涵,天地人三个范畴都离不开“道德”的维系。提倡忠孝友悌、家庭和谐是道教的“尊道贵德”的具体体现之一。《唱道真言》中说:“太上教人修道,只是修身,身外无道。孝悌忠信,便是道也。玄门更无别,即此为是。登仙证果,率由乎此。人能尽德子臣弟友之道,天宫虚位以待。”万善孝当先,孝敬父母,为道教劝善教化的精神思想,也是华夏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道教讲因果循环报应:当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短短几十年光景,瞬息生命守结,几度辉煌,转眼即逝;今天我的父母老了,需要我来赡养尽孝;很快我又像我现在的父母,接受自己的儿女来行孝道。人人都如此,代代皆一样。在父母身边尽了孝道,即为将来儿女孝顺种下了种子。儿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自然代代相传孝道风范。反之,观其社会上不孝顺老人者,儿女就像当年他们对待老人一样忏逆不孝。俗话说得好:“撒什么种子,结什么果。”道教讲“善报天地,忠报国家,孝报父母,义报师长。”谓之“四恩”,报答“四恩”为道教优良传统精神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不过时,未来仍可用。

旧时,在家乡,每一乡村都有祠堂。大凡有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众宗亲都会聚集祠堂,或结彩喜庆,或祭祀礼拜。祠堂,不仅记录着家族的宗谱,更是宗亲氏族寻根谒祖、联络亲情、交流情感的场所,所谓血浓于水。

随着众多氏族宗亲远离故土创家立业,海外宗亲会的成立,也就起到了同宗乡亲联络感情、团结互助的纽带作用。黎氏宗亲会这么多年来,秉承家族传统,保持民族美德,在加强宗亲氏族联络、增进家族团结尤其是在商务交流、生活互助与支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宗亲会近年来不仅协助国内宗亲修复祠堂,在助学、敬老等方面也做出了不小的成绩。助学,是为了令更多的人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兴教办学,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社会发展的关键依赖于培养高质素的各类人才。所以,助学是善举,也是积累功德。敬老爱幼亦是黎氏家族保持传统美德的现实体现。敬老、尊老是一种社会责任。这一行为的本身,不仅仅体现出对老人的关心现帮助,同时也为晚辈做出表率和榜样,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风尚,令优秀的传统代代相传。

当今社会,科技昌明,文化繁荣,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了超出想象的变化。在享受优质现代化生活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传统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已开始变形走样,民族的道德观念正接受着现实考验,某些丑恶的社会现象时有发生:为了一己利益,兄弟反目、父子成仇,上演了一出出人间悲剧。由此更令我们关切到亲情的重要。家是社会构成的核心单位,家族即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家族和睦,则社会安定。社会安定,人们才能和平共处。同样,家族兴旺,社会也就兴旺。社会兴旺是人类的福祉。黎氏宗亲会成立至今,就是希望黎氏家族在社会上扮演一个团结向上、齐心进取的角色。

在黎氏宗亲会成立五十五周年之际,谨祝黎氏宗亲家族兴旺,各宗亲身心健康、事业发达!

 

摘自:香港黎氏宗亲会会刊,原创作者:黎显华,编辑:黎健明,核稿:黎健明,勘误:黎国强(联系电话13728886039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慧仙15999626778

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