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2017-10-08 02:52:15   来源:黎梓熙 审核:       打印  转发  字号:T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开科取士,使庶族阶层的知识份子,有可能跻身仕途。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从隋焬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唐朝逐渐完备,宋朝几经改革,明朝是鼎盛时期,至清朝消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取消科举,整整一千三百年,科举制度历经变迁。科举考试是国家一级的考试,历代有所不同,大致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几个阶段。童试亦称府、县试,被录取的通称秀才。秀才到省城参加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为解元。各地举人在隔年春天齐聚京城礼部参加会试,录取者称进士,第一名为会元。同年,天子亲自在殿上出题考试,录取的进士分三甲,一甲取3人:状元、榜眼、探花,另有二、三甲若干人。“三元及弟”是指一连考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第一名。

唐高祖武德(618年—627年)旧制,由尚书省吏部掌管。唐太宗(627年—650年)起至后周(951年—960年),由礼部侍郎主持。唐武则天载初元年(690年)开始有了殿试,长安二年(702年)起设武举。唐代(618年—907年)、宋代(960年—1127年)一年一次举行科场。建隆元年(960年)至开宝五年(972年),派吏部尚书或翰林学士知贡举,由主司录取。开宝八年(975年),由于主司录取不公,由宋太祖派侍御史重试,正式增加殿试。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为二年或三年一科,始分三甲进士。宋真宗(998年—1023年)时置三甲五等,每甲只有3人,一二等称进士及第,三等称进士出身,四五等称同进士出身。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宫中适生皇子,太宗十分高兴,录取进士353人,其中一甲达302人。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录取进士987名,为历朝历科之最。宋朝广增进士名额,是我国科举史上录取进士最多的一个朝代。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起三年一开科场,一甲3人,二甲三甲之第一名为传胪,一甲二甲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用黄纸张贴,又称金榜,考中进士谓之金榜题名。此外,如遇皇帝、太后大寿庆典加开恩科,其他还有武科、明经科、贤良方正科等等,但只录取进士,没有状元。(番禺黎兆森、高明黎明)

 

 

摘自:香港黎氏宗亲会会刊,原创作者:黎兆森、黎明,编辑:黎健明,核稿:黎健明,勘误:黎国强(联系电话13728886039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

黎慧仙15999626778

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