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祠堂缮族谱,他们不负630余年历史传承

2020-04-10 09:22:45   来源:黎志宙 审核:黎业伟       打印  转发  字号:T

IMG_1191(20200410-092036).JPG

IMG_1192(20200410-092137).JPG

详细记载着黎氏一族由来与发展的黎氏族谱,是黎氏一族的骄傲。从明洪武年可始祖子善迁址广州横沙后,黎氏族人修祠堂缮族谱,已经在横沙生息繁衍630多年传至21代。“虽然黎氏在横沙的历史不长,但纵观整个黄埔区那么多姓氏宗族,很少像我们黎氏一样,有这样一本较为完整的族谱。”黎氏后人黎国威说道。

兔笼中发现黎氏族谱

在黎氏第19代后人黎国威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黎氏宗祠,其向记者展示了已经传承268年的黎氏族谱。记者看到,黎氏族谱分为两卷,封面写有“一七四八年乾隆十三年)修”、“一八二零年(嘉庆二十五年)重修”以及“一九九九年五月复制”的字样。

黎国威告诉记者,这本族谱是1971年他16岁时,在自己家闲置的兔笼中发现的彼时,族谱满是被虫蛀了的孔,字迹模糊。为了将书虫清除,幼时的他想了不少办法,最后将族谱放入辣椒干中才成功驱虫。“这本族谱是1825年最后一次修订之后因为战乱等原因就再无人主持修谱。没有了族谱,到了我这一代甚至连太公的名字都不知道。所以当时跟父亲确认过该本书册为族谱无误后,我特别高兴。”黎国威说。此后,这本族谱被黎国威仔细地保存了起来,他花了近半年的时间重新整理抄录了一遍。“以前没有机器,都是手抄的。一是为了整理族谱,二是为了学习家族历史。”

1999年,黎国威买了一台扫描仪将整本族谱扫描了一遍。4年前,他又将族谱扫描刻录成光盘,交给广州图书馆收藏。“纵观整个黄埔区那么多姓氏宗族,很少像我们黎氏一样,有这样一本较为完整的族谱。这是历史,是黎氏的骄傲,当然要努力保护好。

黎氏一族始于南雄珠玑巷

横沙黎姓聚居横沙村西。据族谱记载,横沙黎氏远祖原居于粤南雄珠玑巷,南宋绍兴元年(1131)因胡妃之厄,黎氏远祖兄弟9人随贡生罗贵等三十三姓、九十七户南徙,定籍于新会冈州。元至正年间(1341~1368),太始祖从彦又由冈州徙居番禺车陂,从彦生二子,长子成,次子善。明洪武(1368~1398)初,始祖子善苦于军役迁址横沙,长房原贵居巷尾,二房原显居新屋。此后,黎氏在横沙630多年,生息繁衍,至今已传21代。至2008年,横沙黎氏在册村民计有458人。

位于大沙街横沙社区北正街的黎氏宗祠,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2004年曾重修过一次,将祠內地面改铺防滑地砖,四周墙壁贴上了1.5米高的绿色瓷片。祠堂为砖木结构,坐东朝西,三间三进,建筑占地总面积412.5平方米。

记者看到,祠堂门前有一块旷地,两侧分别立有一对桅杆夹石,上面刻着“道光乙酉(1825)科拔贡连科中式第十五名举人孙黎国光立”。据村民反映,桅杄夹石是后人从黎氏太公山上移来的。

祠堂木门匾上书“黎氏宗祠”无款识,据说是后人仿原匾所书。中堂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后堂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中堂和后堂前天井两侧的卷棚廊均被改为水泥混凝土构件。

摘自:网络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