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輯《幹公年譜》初稿

2019-10-15 08:41:23   来源:黎子龙 审核:黎国强       打印  转发  字号:T

WechatIMG2476.jpeg

WechatIMG64.jpeg

試輯《幹公年譜》初稿

(晴國輯)


 幹公名諱:

“公諱幹,字貞固。”(《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尚書兵部侍郎壽春郡開國公黎公墓誌銘》(以下簡稱《幹公墓誌銘》)載);

“十世祖,諱幹,字挺餘。”(廣東番禺汀根《黎氏遠祖分枝系統表》之《歴祖史要略記》載);

“幹公,字體存,謚忠貞。”(廣東佛山《高明房譜》載)。

我所接觸的族譜(1949年前撰修的)都是書寫爲“幹公”,只有1956年後重刊、重修和續修才出現有“干、乾、亁、斡”等公的多種書寫現象。我國1956年才頒布《簡化漢字方案和使用方法》。“干”是“幹”和“亁”的簡化字,“幹部”簡化字是“干部”,“ 亁淨”簡化字是“干淨”。“幹”、“ 乾”、“ 乾”和“斡”四個是形近字,很容易混淆。使用漢字輸入法時,有的版本是打不出繁體“幹”的,有時對繁體字不熟悉或不留神,就會誤選“ 乾”、“、 乾”或“斡”爲“幹”了。對族譜出現“干、乾、亁、斡”的現象,不加細考,則誤判爲多個幹公了。

 幹公籍貫:

 籍貫有以祖籍記之,也有以居址或出生地記之。

 “壽春人也。(晴國按:此處按居壽春宗之祖爲祖籍)”( 《幹公墓誌銘》)載);

“明州人(晴國按:此處按明州宗僑公爲祖籍,幹公是僑公十世孫。)”( 廣東番禺汀根《黎氏遠祖分枝系統表》之《歴祖史要略記》、廣東番禺汀根《黎氏族譜》、廣東番禺汀根《松琴支派族譜》、廣東番禺《大塱房譜》、廣東順德《逢簡房譜》、江西《贛南黎氏合修族譜》、江西《南康黎氏世系源流述》、江西《南康黎氏宗譜北正派下世表》、安徽東至縣《京兆黎氏宗譜》、江西《寧都東韶黎氏十二修族譜》、江西南城縣《黎氏宗譜》等載);

“戎州人。(晴國按:此處按居址記之)”(《舊唐書》、《新唐書》、廣東佛山《高明房譜》、江西《贛興黎氏重修族譜九修譜》、江西《吉安吉水黎氏族譜》八修譜《始祖派衍世系圖》等載)。

故不論記載“幹公,壽春人”、“幹公,明州人”抑或“黎幹,戎州人”,其實都是同一人,只有一個黎幹,這是毋庸質疑!

 幹公之父:

“烈考道弘,皇越巂縣令贈華州剌史。”(《幹公墓誌銘》載);

“靖公,字國安,號稀仁。唐元宗時(公元712~756年)官授漢州剌史。升散騎常侍,封上黨侯。子一:幹。”(廣東番禺《汀根房譜》載);

“靖公,又名景,字希仁。妣弋氏。唐玄宗庚寅(公元750年)授漢州剌史,升散騎常侍,封上黨侯。子一:幹”( 廣東番禺《大塱房譜》、廣東順德《逢簡房譜》;

“爲景,字希仁、恭靖,號蓮莊居士。唐元宗開元十五年丁卯(公元727年)舉進士。授左拾遺,出爲漢州剌史。天寶九年庚寅(公元750年)內?散騎常侍。以斥安祿山,幾爲所陷。肅宗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以平安使,功封上黨侯,蔭三代。生三子:縝、幹、逢。”(廣東佛山《高明房譜》載);

“琛公子,靖公。名景,字稀仁。唐元宗天寶庚寅(公元750年)授漢州剌史、散騎常侍,授上黨郡侯。妣弋氏。子一:幹。”(江西《寧都東韶黎氏十二修族譜》載);

“琛子靖,漢州剌史。靖子幹,京兆尹。”(宋朝奉郎致仕賜紫金魚袋解長源撰《黎氏源流序》載);

“琛子靖,漢州剌史,散騎常侍,上黨侯。”(元進士上黨郡嗣孫軫撰《黎氏宗譜上黨舊序》載);

“琛公之子:靖公,名景,字希仁。唐元宗天寶(公元742~756年)授漢州剌史,升散騎常侍,封上黨郡侯。唐天寶丁亥(公元747年)七月初八生。配弋氏,繼柯氏,三許氏,四藍氏,五李氏,俱封夫人。生子二:朝、聞。”(江西《贛南黎氏合修族譜》載);

“景公,唐玄宗天寶庚寅(公元750年)授漢州剌史,升散騎常侍,封上黨侯郡。妣弋氏、許氏、藍氏,俱贈夫人。生子朝公。”(江西《南康黎氏世系源流述》載);

“琛公之子,景公,字希仁,唐玄宗天寶庚寅年(公元750年)授漢州剌史,升散騎常侍,封上黨郡侯。生于高宗龍朔辛酉年(公元661年)七月初八日申時,歿失考。葬于風田坑屋背。妣弋氏,繼許氏,續藍氏,俱贈夫人。生子二:朝公、聞公。”(江西《南康黎氏宗譜北正派下世表》載);

“琛公之子,靖公。唐嗣聖年間(嗣聖只一年公元684年)任漢州剌史,升散騎太常,封上黨郡侯,加封魏國公。配弋氏,生子二:頤公、昕公。”(江西南昌永木黎村《黎氏五修族譜》載);

“琛公之子,靖公。靖公長子朝公,次子聞公。”(江西興國《黎氏傳記十二修編輯》載);“第九世,琛公之子:靖。生一子:幹。”(湖南《江華黎氏族譜》載);

“九世,琛公之子,靖。生一子:幹。”(湖南《瀏陽黎氏族譜》載);

“琛公之子,靖公。唐元和庚寅(公元810年)授漢州剌史,升散騎常侍,封上黨侯。天寶丁亥(公元747年)七月初八日申時生。葬風田坑屋背。配弋氏,繼許氏,續藍氏,俱贈夫人,合葬。子二:朝、聞。”(廣東《梅縣蓬辣黎氏族譜》載);

“78世,琛公之子,靖公。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生。唐憲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授漢州剌史,升散騎常侍,封上黨郡侯。配弋、許、藍氏,生二子:朝、聞。”(廣東《京兆黃花支族黎氏族譜》載);

“第九世,琛之子,名景,字希仁。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生。唐憲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授漢州剌史,升散騎常侍,封上黨郡侯。”(安徽東至縣《京兆黎氏宗譜》載):

“幹,芬子”( 江西《贛興黎氏重修族譜九修譜》載)。

《幹公墓誌銘》與族譜記載幹公之父的名諱不同,尚可以由古代因有名、字、號的存在,有的以名記之,有的以字記之,有的以號記之,或名、字、號漏記其中一個,或名、字、號全記,就會造成不同了!但官職不同,《幹公墓誌銘》爲“皇越巂縣令贈華州剌史。”,族譜爲“官授漢州剌史。升散騎常侍,封上黨侯。”,這須深入考證。

幹公配氏:

“先夫人扶風郡夫人萬氏”(《幹公墓誌銘》載);

“夫人唐氏。”(廣東番禺汀根《黎氏遠祖分枝系統表》之《歴祖史要略記》、廣東番禺汀根《黎氏族譜》、廣東番禺汀根《松琴支派族譜》、廣東番禺《大塱房譜》、廣東順德《逢簡房譜》、廣東佛山《高明房譜》、安徽東至縣《京兆黎氏宗譜》、江西《寧都東韶黎氏十二修族譜》載);

“配王氏,續李氏,三古氏,四蓮氏”( 江西《贛南黎氏合修族譜》載);

“妣吉氏、副氏、蓮氏”( 江西《南康黎氏世系源流述》、江西《南康黎氏宗譜北正派下世表》載);

“配呂氏夫人。”(江西南昌永木黎村《黎氏五修族譜》載);

“娶李氏,繼吉氏,續連氏,”(江西興國《黎氏傳記十二修編輯》載);

“原配王氏。”(江西《贛興黎氏重修族譜九修譜》載);

“配李氏,繼吉氏,續連氏。”( 廣東《梅縣蓬辣黎氏族譜》載);

“配李、吉氏、蓮氏。”(廣東《京兆黃花支族黎氏族譜》載);

配氏不同,由于古代多妻妾,因而配氏就多。記載本支多只記載本支本生祖之配氏,有的全記,因而出現與其他支所記載的配氏不同。

 幹公之子:

“子九人:前監察御史烑、河南士曹燧、成都尉炬、陽翟尉煟、陵(陸)渾尉煖、煉、燭、煥、炤等。”(《幹公墓誌銘》載)

“子六:烑、燧、炬、熠、焴、煒。”(江西《贛興黎氏重修族譜九修譜》載);

“六子:烑、燧、炬、熠、焴、煟。”(江西《遞步分派黎氏族譜》九修譜載);

“子:煟。”(江西《吉安吉水黎氏族譜》八修譜《始祖派衍世系圖》載);

“生一子:名度。”(廣東番禺汀根《黎氏遠祖分枝系統表》之《歴祖史要略記》、.廣東番禺汀根《黎氏族譜》、廣東番禺汀根《松琴支派族譜》、廣東番禺《大塱房譜》、廣東順德《逢簡房譜》、廣東佛山《高明房譜》、宋朝奉郎致仕賜紫金魚袋解長源撰《黎氏源流序》、江西《贛南黎氏合修族譜》、江西南昌永木黎村《黎氏五修族譜》、湖南《江華黎氏族譜》、安徽東至縣《京兆黎氏宗譜》、《京兆黎氏族譜源流序》、江西《寧都東韶黎氏十二修族譜》、江西南城縣《黎氏宗譜》載);

“生子二:度公、慶公。”(江西《南康黎氏世系源流述》、江西《南康黎氏宗譜北正派下世表》、江西興國《黎氏傳記十二修編輯》、廣東《梅縣蓬辣黎氏族譜》、廣東《京兆黃花支族黎氏族譜》載。

子嗣不同,由于族譜記載有個原則:“詳本支,略傍支”,因記載詳略,就産生不同。況且幹公受誅,其子嗣難免四散,隨父于戎州者或可有聯系,遠于他處者或許失去聯系。至日後在幹公受誅後十一年的貞元庚午歲(公元790年)歸葬于洛陽翟縣清風鄉,刻碑時,只知在戎州者,而不知散去他處者。散去他處者之後裔修譜時只知本支之祖,不知處于戎州之傍支之祖。

幹公生年:

開元三年乙卯(公元715年)生。據《幹公墓誌銘》載:“大曆十四(公元779年)祀,以素疾而終,享年六十四。”因而推測出幹公出生之年。

開元五年丁巳年(公元717年)三月十三日申時生。(江西《南康黎氏宗譜北正派下世表》載)

貞元二十年甲申(公元804年)三月十三日生(江西《贛南黎氏合修族譜》、廣東《梅縣蓬辣黎氏族譜》、廣東《京兆黃花支族黎氏族譜》載)(疑誤)。

晴國按:既然譜記載幹公唐代宗大丙歴午公元766年二月釋國子監,就不可能唐貞元甲申公元804年三月十三日生)。

幹公行述:

開元三年乙卯(公元715年)生。據《幹公墓誌銘》載:“大曆十四(公元779年)祀,以素疾而終,享年六十四。”因而推測出幹公出生之年。

天寶(公元742~756年)中,隱于岷山,垂廿年。(《幹公墓誌銘》載)

天寶十三年甲午(公元754年)舉進士,待詔翰林。(廣東佛山《高明房譜》載)

天寶十五年丙申(公元756年)六月中下旬在平涼受“公車”之禮而應詔入仕。(謹誠考證)

七月,黎幹于靈武左驍衛兵曹參軍,旋拜太子通事舍人,翰林學士。(勝奇考證)

上元元年庚子(公元760年)九月以殿中侍御史、荊南等十八州節度行軍司馬、江陵少尹奉詔置南都。(勝奇考證)

上元二年辛丑(公元761年)擢爲諫議大夫。(廣東佛山《高明房譜》載)

寶應元年壬寅(公元762年)諫議大夫黎幹議以太祖景皇帝非受命之君不合配享天地。(《舊唐書》載)

寶應間(公元762~763年)諫議大夫。封壽春郡。兩尹京兆,歴官兵部尚書。(江西《吉安吉水黎氏族譜》八修譜《始祖派衍世系圖》載)

寶應二年癸卯(公元763年)五月,黎幹進議狀爲《十誥十難》。(《舊唐書》載)

五月,南渡江漢,溯長江回戎州。(勝奇考證);南渡江漢願終養不仕。(《幹公墓誌銘》載)

寶應之後(公元763年後)授公檢校京兆尹兼御史中丞。(《幹公墓誌銘》載)

廣德二年甲辰(公元764年)春,幹公複任京兆少尹。檢校京兆尹兼史中丞。(勝奇考證)

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冬閏十月辛卯以京兆少尹黎幹爲京兆尹。(《舊唐書》載)

閏十月,下詔黎幹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加秩銀青光祿大夫,爵壽春郡開國男。(勝奇考證)

永泰二年丙午(公元766年)二月朔,上丁釋奠。蕭昕又奏:諸宰相元載、杜鴻漸、李抱玉及常參官、六軍軍將就國子學聽講論,賜錢五百貫。令京兆尹黎幹造食。集諸儒、道、僧。質問竟日,此禮久廢,一朝能舉。(《舊唐書》載)

二月癸卯,宰臣元載、王縉、左僕射裴冕、戶部侍郎第五琦、京兆尹黎幹各出錢三十萬,置宴于(郭)子儀之第。(《舊唐書》載)

九月,庚申,京兆尹黎幹以京城薪炭不給,奏開漕渠,自南山谷口入京城,至薦福寺東街,北抵景風,延喜門入苑。闊八尺,深一丈。渠成,是日,上幸安福門觀之。(《舊唐書》載)

大歴元年丙午(公元766年)

唐代宗丙午(公元766年)釋奠國(晴國按:脫漏子監二字),舉孝廉,京兆尹。五月陞兵部侍郎。(廣東番禺汀根《黎氏遠祖分枝系統表》之《歴祖史要略記》載)

代宗大歴丙午(公元766年)歲二月釋奠國子,舉孝廉,授京兆府尹。(廣東番禺汀根《黎氏族譜》載)

代宗大歴丙午(公元766年)二月釋奠國子,舉孝廉,授京兆府尹。(廣東番禺汀根《黎氏族譜》載)

唐代宗大歴丙午(公元766年)十二月釋奠國子監,舉孝廉,授京兆府尹。(廣東番禺《大塱房譜》載)

唐代宗大歴丙午(公元766年)二月釋奠國子監,舉孝廉,授京兆府尹。(廣東順德《逢簡房譜》載)

大歴元年丙午(公元766年)舉孝廉。二月釋奠國子監,授祭酒。旋複諫議大夫,授翰林學士承旨。(廣東佛山《高明房譜》載)

唐代宗大歴丙午(公元766年)二月釋國子監,舉孝廉,授京兆府尹,陞兵部侍郎、京兆侯。(江西《贛南黎氏合修族譜》載)

唐代宗大歴丙辰(公元776年)釋奠國子監祭酒,舉孝廉,官京兆府尹,陞兵部侍郎。(江西《南康黎氏世系源流述》載)

唐代宗大歴丙辰(公元776年)釋奠國子監祭酒,舉孝廉,京兆府尹,陞兵部侍郎。(江西《南康黎氏宗譜北正派下世表》載)

大曆丙午(公元766年)二月釋國子,舉孝廉,授京兆府尹。(安徽東至縣《京兆黎氏宗譜》載)

大歴丙午(公元766年)二月釋奠國子,舉孝廉,授京兆府尹,升兵部侍郎。(江西《寧都東韶黎氏十二修族譜》載)

大歴元年丙午(公元766年)二月釋奠國子。舉孝廉出身,授京兆府尹。(江西南城縣《黎氏宗譜》載)

大歴二年丁未(公元767年) 改刑部侍郎。魚朝恩伏誅,坐交通,出爲桂州剌史,本管觀察使。至江陵,丁母憂。(《舊唐書》載)

改刑部侍郎,尋除桂州剌史、桂管觀察等使兼御史大夫。道中丁太夫人喪。(《幹公墓誌銘》載)

大歴三年戊申(公元768年)五月辛未,刑部侍郎黎幹爲桂州剌史,桂管防御經略招討觀察等使。(《舊唐書》載)

大歴八年癸丑(公元773年)複京兆尹。以桂管觀察使黎幹爲京兆尹,兼御史大夫。(《舊唐書》載)

 黎幹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制敕應是大歴八年癸丑(公元773年)九月,然實際到任是大歴九年甲寅(公元774年)四月。(勝奇考證)

大歴九年甲寅(公元774年)秋七月甲辰,久旱,京兆尹黎幹歴禱諸祠,未雨。又請禱文宣廟。上曰:“丘之禱久矣!“(《舊唐書》載)

大歴十年乙卯(公元775年)回紇殺人橫道,京兆尹黎幹捕之。(《唐書·回鶻列傳(上)》載)

十二月庚申,特詔京兆尹黎幹監昭靖太子(鄭王)喪事。(勝奇考證)

大曆十年乙卯(公元775年)拜京兆府尹,晉兵部侍郎。(廣東佛山《高明房譜》載)

大歴十二年丁巳(公元777年)京兆尹黎幹先後開通了鄭白渠上的多處支渠,幾乎完全恢複了秦漢時期鄭白渠道的灌溉能力。(《西安地方志叢書·唐長安詞典·社會經濟·農業·鄭白渠》載)

四月初一,京兆尹黎幹,出行騶從甚盛,儀仗百騎,即日裁減,止存十騎。(勝奇考證)

出入騶徒以百數。(廣東番禺汀根《黎氏族譜》載)

出入騶徒以百數。(廣東番禺汀根《黎氏族譜》載)

丁巳(公元777年)四月,上聞其騶從甚盛,即日省之,上存十余騎。(廣東番禺《大塱房譜》載)

上聞其騶從甚盛,即日省之,止存十余騎。(廣東順德《逢簡房譜》載)

一日,上聞幹騶從甚盛,即日減之,止存十騎。(江西南城縣《黎氏宗譜》載)

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黎幹言狀。(《唐書·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五十一》載)(各級官員瞞報,黎幹實報)

大歴十三年戊午(公元778年)正月十四日,京兆尹黎幹奉旨拆毀升平公主(郭子儀之媳)家中碾磑。(《新唐書》載)

大歴十三年戊午(公元778年)除兵部侍郎。(《舊唐書》載)

大歴十四年己未(公元779年)詔兵部侍郎黎幹害若豺狼,特進劉忠翼掩義隱賊,幷除名長流。既行,俱賜死。(《舊唐書》載)

幹性貪暴,既複用,不暇念治。專御財色,附會嬖近。挾左道希主恩,帝甚惑之。德宗在東宮,幹與宦者特進劉忠翼陰謀,幾危宗嗣。及即位,又詭道希進,密乘車謁忠翼。事覺,除名長流,既行,市人數百,群噪投礫從之。俄賜死藍田驛。(《新唐書》載)

己未(公元779年)五月授兵部侍郎。(廣東番禺汀根《黎氏族譜》載)

己未(公元779年)五月授兵部侍郎。(廣東番禺汀根《松琴支派族譜》載)

己未(公元779年)五月陞兵部侍郎。(廣東番禺《大塱房譜》載)

已未(公元779年)五月陞兵部侍郎。(廣東順德《逢簡房譜》載)

己未(公元779年)五月升兵部侍郎。(安徽東至縣《京兆黎氏宗譜》載)

會昌四年甲子(公元844年)(晴國按:時間有誤)舉孝廉,釋奠國子監祭酒。後授京兆府正堂(晴國按:沒此職官),加升賓(晴國按:誤,應爲兵字)部侍郎,京兆侯。(江西興國《黎氏傳記十二修編輯》載)

會昌四氟甲子(公元844年)(晴國按:時間有誤)舉孝廉,釋奠國子監祭酒,後授京兆府尹,加升兵部侍郎,封京兆侯。(廣東《梅縣蓬辣黎氏族譜》、廣東《京兆黃花支族黎氏族譜》載)

幹公歿年:

大歴十四年己未(公元779年)以素疾而終,享年六十四。(《幹公墓誌銘》載)

元和七年壬辰年(公元812年九月初九日酉時歿。(江西《南康黎氏宗譜北正派下世表》)(晴國按:歿時有誤)

幹公歸葬之年:

貞元六年庚午(公元790年)十一月廿八日庚寅,遷宅于洛陽翟縣清風鄉之原,禮也。(《幹公墓誌銘》載)


度公四十七代孫孟欽公派下景成公宗支巨川公祖支南珍公廿三傳孫廣州番禺沙灣黎氏晴國 字普雄 號皓翁 謹識

二零一九年十月十四日歲次己亥九月十六日


本资料由廣州番禺沙灣黎氏黎晴國 提供

WechatIMG2474.jpeg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