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黎氏古事之黎姓始祖玉甫公

2019-09-29 10:03:23   来源:黎子龙 审核:黎恒曦       打印  转发  字号:T

WechatIMG2476.jpeg

海丰黎姓始祖玉甫公,原籍福建省莆田县,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出任广东惠州府儒学教授,时因元兵入侵中原,宋室河山沦陷,生灵涂炭,很多官员有的逃跑,有的降元受职,有的隐居山野。玉莆公始终坚持一官不仕二主的态度,响应文天祥抗元的民族主义精神,他愿意辞官当作逸民,于景炎三年(1278年)离开惠州府,选择海丰台清(现称台冲)乡作为隐居之所,自力谋生,课育儿孙,以观世态。玉甫公嫡配朱氏孺人,生一子名叫黎添立,添立公的儿子斌淑传下三位儿子,长子叫黎孟贤、次子叫黎仲贤、三子叫季贤。
话说:黎斌淑的第二儿子仲贤约生于元朝末期某年的四月初四日,仲贤三、四岁时便懂礼仪,很有灵异的聪慧,被乡人称为“神童”。他经常听长辈讲故事,知道曾祖父玉甫公原来是与民族英雄文天祥同朝为官和充满抗元的气节等等。有一天,年仅七岁的黎仲贤忽然向父母提出要办一副红色衣服和红鞋给他。是时,斌淑公和李氏妈被吓了一跳,怎么会有这样的举止呢?他俩心知孩子的奇怪问题超出正常规律了,便责问他并劝说:你是小孩,要红衫红裤和红鞋做什么呢?不好!那是老人们在讲封神的,不要相信,乖乖去唸书练字吧!可是,仲贤一听父母在反对他的要求,随即吵闹起来,并大声地向父母说:某日某时我就要,不然,阿老公太(指玉甫公)会责备你的。仲贤竟然奉出老祖宗的名衔做顶箭牌来威胁,父母听到孩子这一惊人的语气,更心知肚明了,但是尽管劝说也可奈何了。
第二日,斌淑公只好到十余里外海丰县城某裁逢舖请人专制了一副红衣服和一双红鞋。数天后的早晨,仲贤说要洗浴了,之后,穿上了自己得意洋洋的新红衫裤和红鞋,并跪在父母面前说:孩儿虽是不孝,只为忠贞,今受信国公文丞相之召,急于驱逐胡虏之命,望求严慈宽怀保重……。话音一落,他便叩首报谢父母养育的恩泽,随即到房间睡觉了……。是年七岁的黎仲贤竟骤然逝世,做父母的极当伤心悲痛,经过一段时间后,家人们渐渐觉察自仲贤的不幸夭折似是成仙做神的感应,有时候,他在夜里托梦给父母,说是在学武带兵,要准备杀尽魔鬼妖怪……。后来,家人和邻乡们不约而同地经常看见有一位身穿红衫裤,脚着红鞋的神将,头戴盔甲,手执八宝剑,骑着白马率领兵将出没在海丰县的将军山和大嶂山附近活动。
元末明初年间,百姓们纷纷响应朱元璋领导的抗元战争,那时,乡亲们从远处看到这支时隐时现的数千名兵将显灵帮助农民起义军与元兵浴血奋战……。终于在公元1368年,推翻了元朝对中原人民的残暴统治了,朱元璋皇帝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开始时无人敢传言黎仲贤做神带兵抗元的故事,只将元兵丑化为“邪鬼”,这也是体现南宋遗民强烈的民族感情和抗元精神。进入明朝之后,老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饭后茶馀聊谈时,黎姓的老人们便津津有味地讲古了,最爱讲的离不开黎姓四世祖仲贤公七岁登仙和显灵抗元救国佑民的逸闻,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家喻户晓。
随着社会的发展,台清乡黎姓九世祖东郊公于明朝成化年间迁居关后村建基,这时期台清和关后的黎姓为不忘仲贤公成神显圣的历史,也为激发子孙世代爱国爱乡的美德,于是,台清乡的崇孝堂、追远堂,关后村的永思堂和前川堂,上埔的惠源堂,附城湖村的殿一堂等都在祖龛上供奉木雕的仲贤公像,留传至今。该像的造型根据当年仲贤公显灵的形态,着红衣袍,骑白马,执宝剑。但有的认为他成仙了,则塑造出手执拂尘或拿书卷,或配上侍童的雕像,并以金泊装饰。其中永思堂的龛联写着“猛勇护身,名驰当世;昭烈救难,芳流今朝”的对联,该联语主题描述仲贤公的史迹。
至明朝万历时期,朱翊钧是位信道崇仙的皇帝,为了体现皇恩浩荡而大力宣扬“神道文化”;这时,仲贤公已逝世200多年了,他当年显灵抗元的神话故事终于得到社会的认可,经各级官员将此事上报朝廷后,神宗皇帝批准广东惠州府海丰县的黎仲贤列入《神仙籍》,其神职称为“敕封猛勇带兵斩鬼黎君仙郎”。
当年,黎仲贤逝世时葬在后港村的蜈蜞乡前,坐北向南,没有造坟和立石碑,自荣得朝廷敕封后,即在该墓附近的大路边竖立其“墓道碑”,以显示皇恩浩荡和炫耀黎姓宗族,凡是过往于此的官员必须遵循“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典例。迨至清光绪十年(1884年),文武双全的增贡生黎殿魁(廿一世)等族人重修其墓以灰土筑坟,并竖立墓碑,镌刻着:“四世祖、明敕封猛勇仙郎讳仲贤黎府君墓、光绪十年秋重修、阖族子孙永奉祀”的铭文,以示后人。
明清时期,每因社会动荡或村人发生难患病疾时,黎姓族人便祷祈仲贤公案前,求赐香火或香灰作化佑,颇有灵验。
传说:明崇祯元年(1628年)正月,家居海丰吉康都螺溪的叶高标举人要上京赴考,他路经将军山岭时,遥望着美丽的台清乡的山水田野,似乎触景生情,偶然想起童年曾听说堂伯曾祖母的外家出了一名被受朝廷敕封为神和显灵的黎仲贤的事迹,素有家乡亲情的叶高标别开生趣地向随行的家童说:咱们顺便去台清乡拜访老表兄。于是,他们绕道进入前厅村,叶举人迎面看见黎氏崇孝堂上的“圣旨”牌时,便毕恭毕敬地行三跪九叩首的礼仪了。多么知书达理的叶高标与老表们谈亲论戚之后,他肃然站在“圣旨”下向黎君仙郎案前敬上三支清香,唸唸有词,之后,他按照海丰民俗传统请了“香火”,嘱吩书童放在书担里,叶举人一行往县城的古道上京去了……。
这一年的二月,朝廷开科取士,来自全国各县的举子三、四百人云集京都,其中海丰也有几位举人参加会试。在考试期间,试院附近某宫室忽然失火,且火势越来越大迫近试院,大家慌忙惊惶。这时,叶高标灵机一动双手举起“香火”,并大声呼求“黎君仙郎”保佑平安,说来也巧,主考官和几位官员都看到一位“神童”骑白马,腾空而来,手挥拂尘在救火,一瞬间熄灭了火灾。之后,主考官将此灵异汇报给崇祯皇帝,经询明情况,原来是黎仲贤显灵,皇帝称赞南疆的海丰地灵人杰啊!认为先皇钦封海丰仙郎黎君在天之灵还默佑叶高标等一行举子到京,并现身助救火患,遂体现天子隆恩对海丰格外重视了,戊辰科(1628年)的龙虎榜上,海丰县居然被皇帝钦点了叶高标、郑洪猷、林铭球三名文科进士,这在明清科举史上可算空前的盛事。
后来,仲贤公现身京都救火的故事在朝野中传为佳话,而进士叶高标官任礼科都给事中、进士郑洪猷升任刑部主事、进士林铭球任上巡按湖广御史,这三位进士成为爱国爱民,勤政秉公的好官员;他们的逸闻事迹广为留传,御史林铭球还与黎氏有一段隆厚的世谊在当地传闻。

【相关连语】
1、 黎仲贤成神显灵的故事,虽于地方史乘未有记载,然而,反映了当年海丰人民强烈抗元的民族感情。明代时,民间传说海丰的刘姑娘(今城东镇北平人)仙逝后配给抗元英雄罗山公爷,世称“刘奶夫人”,时人便在庙中增设了公爷奶的偶像;海城兰巷五世祖的吴白崐(俗称白马相公)于明初时仙逝后而常显灵救人于急难,后受皇封成神,列为道教所崇祀的事迹等等。这些神话逸闻表达后人对崇尚道德的一种弘扬,从历史角度说,明代万历皇帝是位极端信仰道教神仙的权威领导,他借用宣扬“神道文化”为服务于政治的需要,也起到了适应形势的辅助效益。当年,神宗以皇恩的权力为天下“敕封”了很多“神”,黎仲贤是其中一位名正言顺和符合典制受到皇封的“猛勇仙郎”,这也许是朝廷激励百姓发扬爱国爱家的美德吧。
2、黎仲贤的墓座坐北向南340度,墓碑宽35厘米、高42厘米,墓型简朴,保留清代风水建筑的特征,该墓碑刻和其神话故事对研究我县古代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其中上埔黎氏祖堂供奉的仙郎仲贤公像,木座高4厘米,通高(连座)26厘米、长14厘米,以木质精细雕刻,其型状右手执铜锏,左手捧金。

WechatIMG2479.jpeg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