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湘潭县晓霞山 这里曾走出黎氏八骏和齐白石(图)

2019-05-09 02:13:20   来源:黎志宙 审核:黎国强       打印  转发  字号:T

IMG_6579.JPG

黎氏八骏后人重返故里。

IMG_6581.JPG

黎氏八骏后人为我们介绍他父辈的故事。

IMG_6580.JPG

黎氏八骏故居。

IMG_6578.JPG

古老的石墩上,雕刻着当时流行的图案。

时隔十二年,湘潭的文艺家仍不会忘记2004年10月30日这个原本寻常的日子。这一天,湘潭县中路铺镇菱角村却比过年还热闹。虽然天气阴沉沉的,还淅沥下着小雨,当时还未硬化的道路也被雨水冲刷后泥泞不堪,但有千余名群众还是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晓霞山下的菱角村,以最真诚朴素的方式,迎接客人们的到来。

这批客人是谁?他们为何冒雨造访晓霞山?

原来,乡亲们迎接的是两百余位来自各地的文艺家。也就是这一天,晓霞山湖南省文艺家深入生活联系村(又称“晓霞山文艺村”)正式揭牌。那山那村,再次进入广大文艺家的视线;文艺的雨露,再次润泽着这个美丽的乡村。

湘中名山

晓霞山,位于湘潭县东南约50公里的湘潭县中路铺镇境内。晓霞山原名饶笋山,因盛产竹笋而得名。相传南宋理学家张栻讲学于此,登高见晓日东胜、霞光万里,便将饶笋山称之为晓霞山。晓霞山峦嶂中有三峰,凹凸匀称排列,形如笔架,故又名笔架山。

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 《湘潭县志》卷一《山之类》中记载:“晓霞山霞山,近中路市,县南七十里,高耸东向,晓日晴雾,霞光烁然,故名。” 《湖南通志》中曾写到 :“其形东向,日照其顶,云霞灿然。元姜天麟筑室讲学于上。”1947年《湘潭文献》第十期刘延襄《晓霞山》一文载:“晓霞山原名饶笋山。晓霞山之峰,起伏不一,或数里而中断,入数里而中忽化而为湖”,“山中泉流,涓涓不绝,春夏则奔流入涧。”“其中鸡鸣犬吠,花香袭人,树木葱茏,苍翠欲滴,有桃源仙境之慨。” 晓霞山山川之秀丽跃然纸上,历来为人称道。

“晓霞秀色,历代多有描述。其实晓霞山之俊秀,原非朝霞独秀,而是千姿百态、奇特无比。”作家陈金亮认为,晓霞有三奇:山势奇、沟深水奇、云雾奇。他在《湘中名山论晓霞》一文中写到,“晓霞山南北走向,面朝东,气势磅礴,绵延30余里。山势东向耸立,山脉东面坡陡,有的地方甚至成绝壁,险峻无比;西向平缓,山峦叠峰,山脉相连……”便是“山势奇”;“ 晓霞山凌空面东,显其险峻。而西、南侧山岭相连,沟壑纵横,深不可测,又有几分神秘色彩……‘晓霞之水天上来’。晓霞山沟壑纵横,小溪遍布,清澈如镜,遇有落差较大之石壁,又如披珠漱玉……”便是“沟深水奇”; “晓霞山顶,云蒸霞蔚,自不待说,晴日登临,可在云海中观日出。又因云雾水珠反射太阳,多有彩虹,如“日照香炉生紫烟”之状……”这便是云雾奇。

晓霞山山高林茂,植被良好;山间气候宜人、冬暖夏凉。晚清湘潭诗人王仲言在《杉溪晚眺》诗云:“幽绝乡村地,秋光满目前。黄花霜里远,红叶雨中妍。古戍下飞鸟,空山鸣乱蝉。忽离邻犬吠,有客过溪边。”描绘的就是晓霞山的迷人美景。而笔架峰、白竹坳、鸡公岩、狗头寨、凳子岭、狮子口、罗网山、石屋等景点遍布山中,为晓霞山增添了几份韵味。

山中名人

“晓霞绚丽,笔架峰青,十里山村腾紫气;菱角芬芳,杉溪水碧,一门才俊耀魁星。”这幅对联,是湘潭著名红色作家赵志超为晓霞山、为菱角村欣然题写的。对联中提到的“一门才俊”,指的是“黎氏八兄弟”。

在晓霞山下的菱角村长塘组,有一个普通的院落,院内房屋为土墙青瓦,现在看上去甚至有些破败,与如今农村随处可见的“二层小洋楼”形成鲜明对比。然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里曾诞生了为我国文化、科学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黎氏八兄弟: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他们在学术、音乐、科学、教育等领域各领风骚,被誉为“黎氏八骏”,成为近代湖南乃至中国最耀眼的家族之一。

黎家是个“书香门第”。据相关文献记载,黎氏八兄弟的祖父黎葆堂,是举人出身。黎葆堂之子黎松安(庵)为晚清秀才,是四乡闻名的文人学士,和国画大师齐白石是挚友,二人曾组织发起了“罗山诗社”。后来,黎松安辞官不做,设立了家庭学校——长塘杉溪学校,开设中西合璧课程,既讲授《四书》《五经》,也传授算学、格致、博物、音乐和美术等新课目,用“新学”来教育子女。良好的家教,让黎氏兄弟们更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精神,这也使他们日后在文化科学界都各有建树。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除了黎氏良好的家风家教,“十里山村”也养育了这“一门才俊”

1987年,香港南方书屋出版的《黎锦明中篇小说集》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一带山峦迭翠,溪水长流,文化长达,民心进取。清澈的溪水,翠绿的楠竹,洁白的山茶花,淳厚的民情风俗,特别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那勤劳、朴实、正直的坚毅的品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哺育了一批人物的成长。在语言文学和音乐绘画方面,曾经作出过较大贡献的齐白石、黎锦熙、黎锦晖和黎烈文等,都是在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钟山川之秀气,得先辈之精灵,黎锦明也是在这样一个富有文化传统家庭的熏陶下,在晓霞山麓这肥美土地哺育成长的现代作家。”

正如书的后记中所提,晓霞山下除了诞生黎氏八兄弟,还有一位大家从山麓以东的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走出。他就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齐白石曾无数次翻过晓霞山,来到长塘,与黎松安等人切磋诗、画、印。齐白石的足迹也遍及晓霞山和村子的每个角落,这里的美景也让他深受启发,并在他的国画创作中多有体现。

除了黎氏八兄弟和白石老人外,晓霞山及周边还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让这座山有了精神,有了灵魂。在这里,名山与名人的对话是山间回荡的最美妙的旋律。

文化圣地

“山村内外,风景优美,民舞恬熙,民风淳朴”,正是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历来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题咏。

2004年,湘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市文联”)曾两次组织作家、艺术家前往晓霞山采风,饱览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菱角村的人文氛围。作家、艺术家们通过实地走访,深感这里具有优越的条件,足够开发利用,建成省、市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同年7月底,市文联领导专家一行来到晓霞山和菱角村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认为,以晓霞山为依托的菱角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优势,是建立省文艺村的理想场所,应当尽快决策和实施。市文联递交了建立晓霞山文艺村的论证报告后,同年8月20日,省文联正式批复湘潭市文联,同意在晓霞山下的菱角村建立湖南省文艺家深入生活联系村。

“地当衡岳启文场,忆松安刻印,退园讲席,白石挥毫,八骏奔腾豪气在;岁次甲申开画境,看菱角水清,罗网山明,晓霞日丽,三湘迎迓彩云来。”晓霞山文艺村终于建起来了,作为当时市文联主席的赵志超忍不住激动的心情,欣然写下了这副授牌仪式会场对联。

文艺村的建设,无疑给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每年,这里都吸引了许多省、市文艺家前来采风,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也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楚荷的长篇小说《狗崽王三》、陈献民的《春英姐》、女诗人陈韵秋创作的长篇散文《走进黎氏八兄弟故乡》等。同时,一批批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也走进晓霞山,走进文艺大本营。在这里学习、探索,他们是湖湘文化未来的希望。

晓霞山文艺村的建立不仅仅服务文艺家,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精神食粮。文艺家们来文艺村创作时,跟村民们打成一片,在这种零距离的交流中,村民们在这种氛围中耳濡目染,也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晓霞山文艺村建成后,菱角村大力发展了文化事业,村里建立起了万册图书室,恢复了诗社,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建起了名人书法碑林。陈长工和蔡兰香夫妇在湘潭县文艺事业中奋斗了几十年。自从村里建了文艺队后,夫妻俩回到老家,并动员已迁入易俗河的赵石林、林小艳夫妇回乡,帮队里排演节目,宣传队组织的精彩演出也受到乡亲们的好评。

如今,这个山遥水远的村庄,已成为了文化的沃土。仿佛山林间、田野里,都洋溢着文化的气息。

旅游新村

“给文艺家带来灵感,给晓霞山带来名气,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这是建设晓霞山文艺村的初衷和愿望。这么多年过去了,省、市文联,各个文艺家和菱角村及周边群众同心协力,致力于把联系村打造为文化名村、旅游新村和经济强村。

当然,要建设旅游新村和经济强村,基础是文化强村,杰出的人文文化便是晓霞山和菱角村最闪亮的文化名片。

“就是在这个黎氏之家,一门八杰,诞生了八位大家。近百年来,他们的成就与贡献,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人们的尊重!”今年初夏时节,“黎氏八兄弟”中老大黎锦熙的长孙黎模捷夫妇再次回到故乡湘潭。站在黎氏八兄弟故居前,这样感慨。

自2005年起,他们第一次回到故乡,这已经是第五次回来了。“整整十一年了,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家乡有很多朋友,一直在为晓霞山的文化旅游发展、菱角村农业经济的开发,黎氏故居的恢复,文化遗产的保护,不遗余力地努力和呼吁,没有停止过!2011年,黎氏故居被认定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黎模捷的夫人刘玉清说,这次回乡除了重游故地外,他们还希望能够推动黎氏八兄弟故居的重建,让子孙后代能够传承黎氏八兄弟求学报国的精神。

重建黎氏八兄弟故居、开发晓霞山文化旅游资源并非黎氏后人一家的愿望,很多人都对这里给予了关注和期望。

“2004年以来,晓霞山文艺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而恢复黎氏八兄弟故居,将其辟为纪念馆,是发展文化旅游,打造文化湘潭的一个重要举措。”赵志超说。

如今,湘潭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全域旅游,他认为,晓霞山人文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齐白石、黎氏八兄弟是在湘潭诞生的杰出人物,要在擦亮齐白石金字招牌的这一大题目下,着重做好黎氏八兄弟这篇文章,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开发建设晓霞山文化旅游区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湘潭县中路铺镇组织委员张恩奇曾是菱角村村支书,他们家几代人都生活在晓霞山下,是土生土长的菱角村村民,对这座山、这个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如今,他们正在推动菱角村美丽乡村建设,希望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菱角村的发展思路,依托名人故居、晓霞山文艺村,晓霞山省级森林公园、大学生实习基地的人文生态、自然资源,按照“突出特色文化、绿化村落庭院、保持田园风光、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经济增长”的要求,环绕晓霞山下菱角村的旅游主环线、次环线,对水利、交通、道路、人居景观景点进行美化亮化,建设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服务全域旅游的美丽乡村。

如今,美丽的晓霞山正迎来新的曙光,孕育着新的希望。

来源:湘潭在线 作者:付鼎臣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