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为什么会出现“黎氏八骏”?

2019-04-22 01:23:31   来源:黎志宙 审核:黎勇       打印  转发  字号:T

5cbd4fd3451be.png

有些人才群体一出现,注定要释放出璀璨的光芒来。譬如“黎氏八骏”“黎氏八骏”的荣光。其余的荣光,落在黎氏后人及黎氏故土生活的人身上。

具有开创意义的语言学家、音乐家、作家、矿产专家、铁道专家……这个独特的人才群体释放出来的荣光,让后人津津乐道。乐道之余,人们不禁思索,“黎氏八骏”是如何出现的呢?

任何人、事的出现,原因都并不是单一的。面对“为什么会出现‘黎氏八骏’”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通常认为,“黎氏八骏”的出现,黎氏父母的良好教育与优良家风的传承,是这个优秀人才群体涌现的主要原因。放远了看,从文化基因的层面,“黎氏八骏”出现在湘潭,离不开这里的“地利”与“人和”。

湖湘学派的文化基因熏染

“黎氏八骏”为何会出现?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因的角度来看,不少人都谈到了湖湘学派,论及张栻曾来过晓霞山。另外,有说法称,曾经邀请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安国来湘潭的学生黎明,是黎家祖辈人。

“黎氏八骏”——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在学术、音乐、科学、教育等领域各领风骚,他们出生在令人钦羡的书香门第。

“若要溯源,‘黎氏八骏’与湖湘学派在湘潭的出现有关。”作家赵志超称,湘潭黎氏在这儿出现,加上黎氏家族祖上的黎明,与湖湘学派有着渊源关系,并使其精髓成为家族发展的文化精神支柱一直延续至今。

湘潭黎氏几百年以来,注重学有所用,在实践中展示自己平生所学,反对书生空谈误国老学究似的读书现象。这就是湘潭黎氏人才辈出的根本原因。

从湖湘学派的维度看,自福建人胡安国在湘潭讲学以来,就受到了湖南荆楚地域文化和荆楚山民刚烈、倔劲的民风影响,很明显地带有荆楚地域的思维特征。因此,湖湘文化在加强个人自身修养,追求完美人格同时,力求脚踏实地地治国平天下,实现自己的理想。

黎氏后人黎舜童认为,湘潭黎氏在“经世致用”上,抓住了与时俱进这个特点。这种经世致用的特征一旦具体化,便铸造了一个“笔墨当随时代”的经典家族。

黎石城在《源远流长——晓霞山文化探源概述》中论及,晓霞山淳朴的民风,给予了所有的文化在晓霞山深深根植的土壤,特别是湖湘学派的理学,与其“知行互发”、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在这里融入山民与学子们的血液。这便是后来曾国藩所提到的“内圣外王”。

当然,从湖湘学派、张栻、黎明的角度论及“黎氏八骏”出现的原因,尽管从文化基因的角度来看,并不无道理,但多少显得空泛。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顾及文化教育,湘潭崇文重教的社会风气形成,一个家族的兴盛,多数需要几代人的不懈接力。此外,这些名人渴望改变,坚定地走出去,鲜有在湘潭不走出去才成名的。”市政协文卫法治群团委谢咸禹主任认为,清中期,湘潭多个家族人才群体出现,有其经济社会原因。

家风家训的直接传承

孝悌传家根本,诗书传世文章。

富自勤中取,贵从书里来。

文章唯读周秦汉,儒术兼通天地人。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

流传下来的黎氏家族家训不少,大多与书香有关。在论及湘潭黎氏为何一门出八骏时,人们多半将目光,投放在黎家的家风家教上。

先来看看“黎氏八骏”的父亲黎松庵。黎松庵为晚清秀才,是远近闻名的文人学士,后来辞官不做,设立了家庭学校——长塘杉溪学校。

“黎松庵为孩子们请王仲言到杉溪学校作私塾老师。王仲言是齐白石担任社长的龙山书社成员之一,熟谙古体诗词,擅长写对联。”作家、湘潭县原文联主席陈长工称,王仲言对孩子们的影响很直观。

除了龙山诗社,黎松庵组织了罗山诗社,并担任社长,与齐白石往来密切。“通过晓霞山,齐白石往往走路来往这儿,前来刻印。”陈长工说。

但“黎氏八骏”所接受的知识,并非只是蒙学范畴的。在黎家的私塾学校里,开设的是中西合璧的课程,既讲授四书五经,也传授算学、格致、博物、音乐和美术等新课目。黎松庵用“新学”来教育子女,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进取精神。

“有一次黎家的子女听课时打瞌睡,从桌子上掉下来。”作家赵志超介绍,他的父亲不仅没生气,反而开始反思,这些内容对子女是否真的适用。可以说,良好的家教所带来的自由创新精神,让黎氏兄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黎石城认为,湘潭黎氏之所以成为名门望族,全凭重视家风的培育与传承,后辈人才的培养,将好学的精神、善为的慈悲融入到家族成员的血液中。“因此,他们不单有自己的学校,而且有自己的教材。如《精选广注黎氏古文辞类纂》就是其中之一。”

“黎氏八骏”的母亲黄赓,同样功不可没。这位天资聪颖、善良贤惠、有自立精神的女性,在操持家务,担负着一家几十口人衣食住行的重任之余,喜欢读书,善于培养子女。

“黄赓爱读书,自然在小孩幼时即给以知识熏陶。她对子女要求严格,从不溺爱,但也从不打骂。”赵志超在《“黎氏八骏”的母亲——黄赓》一文中提及,黄赓的风范影响了整个黎氏家庭,儿女们互助互爱,和睦融洽。

兄弟姐妹间的平行影响

后来,黎氏八骏的父亲黎松庵后来觉得“长塘这个天地太小了”,就把大儿子黎锦熙送出去读洋学堂。随后,大儿子黎锦熙又陆续把弟弟妹妹带了出来。

这方面的文字记载,也并不少见。老八黎锦扬在95岁时曾讲述,“我们兄弟姐妹都随大哥黎锦熙北上……”当年,黎锦熙到长沙的湖南优级师范学堂读书,参加新文化运动,继而到北京,常常给弟弟妹妹寄书信。

黎锦扬在《跃登百老汇——黎锦扬自传》一书中,大量提及黎锦熙对黎锦扬的帮助。“我大哥(黎锦熙),也就是家里的总管,觉得我已经到了该摆脱乡下佬的形象,变成一个城里人的时候了。他建议我去区府所在地的湘潭去念洋学堂。”过了一阵,“大哥听说我在湘潭没什么起色,便建议我去北京。”黎锦扬便这样来到了定居北京的大哥黎锦熙家。

排行第六的作家黎锦明也称:“大哥黎锦熙从长沙、北京寄回了传播新知识,揭露社会黑暗,鼓吹民主和科学的新书刊,我从这些进步的书刊中,接受了一些新思想。1917年,接大哥黎锦熙的来信,入北京高师附小补足小学六年课程。”

从直观影响看,黎锦晖也受到了黎锦熙很大的影响。当年,黎锦晖参加了黎锦熙推广简化中文的工作,他用白话文写流行歌曲,把音乐带向民间艺术。黎锦晖是音乐家,如今被称作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别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帮助与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在“黎氏八骏”中,除了老二黎锦晖,老七黎锦光后来也成为了一名音乐家。最初,他在黎锦晖的明月歌舞团做了多年的经理。后来,这个歌舞团创造了中国现代音乐的新潮流。

“黎锦晖曾与四弟黎锦纾同在中华书局、上海歌舞专门学校、中华歌舞团、明月社工作,领二妹黎锦皇,在明月社工作过,具体可参阅黎锦晖《我和明月社》。”黎锦晖的儿子黎泽荣称。

值得一提的是,黎氏八骏家里,不只是八兄弟,也有三姐妹。黎锦珈是湖南周南女校早期学生,黎锦皇肄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大革命时期曾在北伐时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工作;黎锦文毕业于北平女子文理学院,从事教育工作多年。

以上文字记载或讲述,黎氏兄弟姐妹间的相互影响,从中可见一斑。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李莉称,这种兄弟姐妹间的平行影响,属于行为认知心理学的范畴。“分析心理学专家荣格提出的核心心理学理论,是集体潜意识。‘黎氏八骏’兄弟姐妹间的这种集体潜意识,显然是存在的。”

在这种平行影响下,黎氏八兄弟之间,相互影响,从而双栖甚至多栖。如黎锦晖用流行音乐推行白话文,别的兄弟中,从教育到文学,从文学到影视,等等。

从这一维度看,家风传承,不只是上下辈之间的纵向影响,同辈之间的平行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长兄如父”“长姐如母”之类的说法,从某些方面佐证了这点。

来源:湘潭在线 作者:曾明辉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