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澤泰传

2019-03-09 09:11:06   来源:黎志宙 审核:黎士贤       打印  转发  字号:T

黎澤泰(1898年11月9日~1978年2月18日),黎承禮第三子[1],王氏名下。乳名阿宜,字嘉年,又字爾榖,亦字戩齋,初號戩園,又署東池主者、東池石癡、東池翁、剛克齋主、漢魚硯齋主[2]、魏殘磚石主、桂巢詩客、星廎翁、星廎老人、半山亭孺子、鉛華未落盦、漢軑侯裔等[3]。先生字號雖多,然多用於印。湘潭黎氏家族中人,對先生均以“宜”字相稱,如宜弟、宜伯伯、宜叔外公等等。先生之同僚或朋友,多稱先生為爾榖先生,也有稱先生為戩齋的,如李默庵、齊白石、陳長簇[4]、黃賓虹、唐醉石、鄧爾雅等等。外地朋友則多稱先生為戩齋,如武漢吳丈蜀、天津夏承燾等等。長沙本地之後進或學生輩者,都稱先生為黎嗲嗲或黎老,如楊應修、劉迪耕、黃耀盦、周昭怡、顏家龍、史蔭嘉、李立、胡慰曾、易國祥等等。因此,我在先生家一聽稱呼,即大致可知來客之身份。

父黎承禮(1868年11月8日~1929年11月20日),派名錦紫,字君禮,號小堂,亦號微生或薇蓀,亦號鯨庵,辛亥後別署鳧衣。湖南湘潭茶園鋪皋山村人。邑庠生,清光緒十七年(1891)辛卯科舉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登進士,選翰林院庶起士,特授四川崇寧縣[5]知縣署合州知州新都縣知縣,郎中銜,候選主事。書宗米芾,並擅草隸。治印師丁敬、黃易,後亦挹取趙之謙之姿致,復上追秦漢,旁及三公、天發,熔冶一爐。字畫勻整,刀法秀雅。行楷印跋,亦別有風致。為人敦厚,略無世俗澆漓之習,蓋兼有讀書人與藝術家之氣質者。湘潭黎氏在清代中、後期先後經科舉考試取錄了四名進士,實屬少見。

祖父黎培敬[6](1826年8月13日~1882年8月18日)字開固,號簡堂,又號竹間道人。清道光己酉科舉人,揀選知縣。清咸豐二年壬子(1852年)恩科;癸丑(1853年)科挑,取謄錄實錄館謄錄;丙辰(1856年)科教習鑲黃旗,官學漢教習,選用知縣加三級。清咸豐十年庚申(1860年)恩科會魁,殿試二甲第一名進士,翰林院編修。清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恩科直省鄉試磨勘官;癸亥(1863年)恩科會試磨勘官,本衙門撰文,國史館篡修總篡,武英殿協修篡修,實錄館協修,貴州學政,欽差會同巡撫辦理勦撫屯田事物,四品頂戴,署貴州布政使,賞戴花翎頭品頂戴,貴州巡撫,四川按察使,漕運總督,江蘇巡撫,歷任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清光緒元年乙亥(1875年)恩科貴州鄉試武闈監臨主考官,欽命閱兵大臣,禦賜克食,禦賜福字,禦賜詩文全集,禦賜平粵撚匪紀略。上諭賜䘏政績,宣付史館。諡文肅。禦賜祭葬,勅建專祠,賜祭一壇。誥授榮祿大夫。予貴陽、淮安清江浦建祠。《清史稿》、《明清進士錄》有傳。著述《黔陲紀程》、《求補拙齋詩文略》、《求補拙齋詩文外集》、《竹間道人自述年譜》等。與賀長齡(雲貴總督)、譚鐘麟(陝甘總督,兒女親家)、黎福昌(左宗棠三婿)友善,傳略載《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明清進士錄》、《湖南省志》、《清史稿》、《湘潭黎氏家譜》等辭典。

先生于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九月二十六(1898年11月9日)丑時生於四川崇甯縣父之縣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鯨庵由四川辭官攜子阿宜歸湘潭茶園鋪。先生自幼從父學習金石書法和詩文經史,初好子昂書,常被嚴斥,後在姨丈譚延闓[7]指點下潛心研習麻姑壇。先生于經史子集,無不精研,尤精清史與清代掌故。一日,我問寄吾先生:“爾老長於印,是否小學為爾老所長?”寄吾先生答:“談到小學還是馬宗霍。爾老于清史與清代掌故極熟。”宣統二年(1910年)鯨庵任湖南高等學堂(今湖南大學前身)學監(今校長)。此為湖南全省之最高學府,設於嶽麓書院舊址。鯨庵於嶽麓山下建一別墅,名曰聽葉庵,暇日則邀王湘綺、俞廉三(紹興人。官至湖南巡撫。酷嗜書畫)、譚延闓兄弟、張仲揚(王闓運門生,鐵匠出身,白石翁學友)、王仲言(湘潭人。通經史,擅詩文,曾在黎松庵家授館十年,教授黎錦熙、黎錦暉兄弟及近地學生楚佛根等)等名士為文酒之會,齊白石亦與焉,遊山吟詠,極一時之盛。民國六年(1917年)庚申,鯨庵全家由湘潭縣遷居長沙南城青山祠。其間爾翁與白石翁為忘年交。民國九年(1920年)丁巳,爾翁任譚延闓湘軍總司令部秘書處二等書記;同年10月30日齊白石、郭焯瑩、譚延闓、曾熙等人聯名在長沙《大公報》介紹戩翁印藝,稱其“直邁龍泓之安詳,近追撝叔之奇肆[8]”並代訂潤格(當時,先生家在壽星街另有一處房產)。譚延闓為爾翁姨丈,獲贈佳刻特多,常作書以答,曾長題云:“爾谷姻世先生為余刻印至多而工,寫此為報,然不如印之精也。”

民國十一年(1922年)丁巳,爾翁任趙恒惕省長公署秘書處文牘;同年譚延闓以其祖屋中荷花池東之一棟相贈[9]。鳧衣先生舉家由青山祠遷居於此。民國十三年(1924年)甲子,戩翁創辦“東池印社” [10],時年二十六歲。早期印社社員中有黃賓虹、齊白石、唐醉石、易均室、鄧爾雅、曾熙、郭焯瑩、李澄宇等。印社成立時,黃賓虹繪《東池印社圖》,易均室獻其手拓古漢印等精品刊佈,堪稱圖文並茂。編印《東池社刊》三輯[11-12],為當時國內唯一研究印學之刊物。印社之有刊物,此為嚆矢。齊白石為爾翁刻“戩元居士”、“剛克齋印”。爾翁為譚澤闓刻數印寄上海,瓶齋則書扇為報。是年:傅雄湘組南社湘集,爾翁為南社社員。民國十五年(1926年)丙寅,爾翁在以唐生智任軍長、何鍵任師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二師任少校秘書,從廣州出師北伐到武漢,同年在漢口由唐生智介紹集體加入國民黨。民國十六年(1927年)丁卯,該師擴充為三十五軍,爾翁任軍部中校秘書。是年先師遊滬,譚澤闓以詩贈爾翁:“早知妙藝傳家學,今喜重逢聚海濱。匣底珠璣傾四座,更煩遊刃剖蒼瑉。”

民國十七年(1928年)戊辰,三十五軍改編為第十九師,爾翁仍在師部任中校秘書。民國十八年(1929年)己巳,爾翁調長沙,在專管鹽運的長沙榷運分局任局長。民國十九年(1930年)庚午,調任寶武新榷運分局局長;民國二十年(1931年)辛未,調任湘鄉榷運分局局長;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壬申,調國民黨十五師師長王東原部任軍法處長;同年10月,由劉建緒、王東原和省民政廳廳長曹伯聞保薦任藍山縣縣長兼義勇總隊長;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張其雄任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兼任黔陽縣縣長,爾翁任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秘書兼黔陽縣政府秘書。民國二十七年(1938)戊寅七月,省第七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專員兼黔陽縣縣長張其雄主持複修黔陽縣黔城芙蓉樓,得湖南省主席何健、國民黨要員危道豐、黔陽縣農會長謝祖乾等人資助。張其雄撰《芙蓉樓記》。爾翁書《芙蓉樓記(三角亭碑刻)》於黔陽縣城。先生任職黔陽縣政府秘書的時候,與蘭圃居士謝祖乾過從甚密,常以詩印相砥礪。是年秋自黔陽離職回長。長沙“文夕大火”時,沒燒到譚家大屋,但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5月至8月,第四次長沙會戰,陳納德的飛虎隊把譚家大屋誤炸了。聽先師講,日本兵看到譚家大屋裡的譚鐘麟和譚延闓穿著官服的像,就說這是大大的太卿,意思是大官,就沒把譚家大屋怎麼樣。因東池印社和譚家大屋都被炸毀,印社及社刊乃告停止,此後未再恢復(戰後黃鐵庵自設東池圖章社和東池古玩店,擅用東池名号未經先師許可)。其時,先生在邵陽任第六區專員署秘書和視察。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庚辰七月因母喪離職回家,仍居荷花池。八月經朋友李漁叔[13]介紹任西南遊擊幹部訓練班辦公廳秘書和科長。駐地江西修水,後遷祁陽。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壬午奉調浙江,在以李默庵為總司令的國民黨三十二集團軍總部機要室任少將主任。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甲申調任國民黨三十二集團軍前進總指揮部秘書處長,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乙酉抗日戰爭勝利,指揮部隨之撤銷,隨軍撤離到了上海。

抗日戰爭期間,戩翁避寇浙東,往來碧湖天臺之間,時與李叔子、施叔范、胡雲翼等談藝為樂。李叔子以詩名,嘗恭題《戩齋印存》曰:“累葉金貂照廟廟,君家清胄本堂堂。即論藝事原無敞,劃破鴻蒙接混茫。”又:“泥雪繽紛溯舊盟,從今共拜石為兄。疏燈聽徹荒雞夜,斷續珠盤錯落聲。”

1946年居海上,與譚澤闓過從甚密。此三年中印作豐富,輯成《戩齋金石刻畫》二冊,錄印三百余方。其時正值盛年,精力充沛。朝夕于斯,體會深刻,故頗多精彩之作。成譜後一時名士題序殊多。如施叔范:“齊翁[14]莽浪號無敵,舊是君家畫墁人。誰識同光貴公子,自承絕學斸燈塵”。“斑駁龍文太古探,懶師完白與悲庵。西泠媚弱吳興野,十指流霞蔚楚南”。譚澤闓見此冊更欣然賦詩:“能將妙藝傳家學,天性童年見少成。轉益多師融各派,要張湘幟取高名”。又跋曰:“邇來印人多中年學道,惟爾榖早承庭誥,童而習之,苦鍥不舍,展也大成。會張湘派之幟與徽浙輝映也”。施氏謂戩翁刻印獨秀楚南;譚氏更贊其印藝能另樹湘幟,堪與徽、浙鼎立。評價極高。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丙戌七月由上海回到長沙,正值仇鼇[15]籌組湖南省文獻委員會,爾翁被聘任為文獻委員會專任委員兼總務組長,兼湖南省志古物材料編纂委員。四九年以前,為長沙潮宗街“九如里”門坊漢白玉石碑書榜,為“九如齋”等多家名牌店鋪書寫招牌。

1950年爾翁任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兼該會審查組副組長。1951年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钤拓整理古印四百余方,编定《古印拓存》计八册,现藏省图书馆。

1952年爾翁經手鑒定以當時的人民幣50萬元(相當於現在的50元人民幣)收購唐褚遂良摹《蘭亭序》黃絹本,今藏湖南省博物館。數月後又收購得《湘潭黎氏三修譜》咸豐九年(1859)己未冬月敦本堂刻本,並於1956年移交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湖南歷史考古研究所[16]收藏。爾翁原有白石翁畫作整整一大書櫃(至少百餘幅以上)。五十年代初,先師將其中絕大部分都捐獻給了湖南省博物館,自己留了兩三幅,文革後不知所終。

1955年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1956年因政府城建需要,原荷花池寓所被強制拆除。當時文星橋為一大片空地。作為補償,政府在文星橋劃了一塊地給戩翁自建房屋用。经二女婿戴鎮球(黃埔三期,中英合建突擊總隊副司令)督建,星橋寓廔落成。文革起,文星橋寓所被政府沒收,僅留下其中一小单間供戩翁寄居。

1957年『中國書法展覽』首次在日本東京舉行,中方作品僅26件,湖南唯一人選入,即先生之作品。事後,爾翁嘗治“筆搖三島”與“老向榑桑染翰來”兩印以紀其事。1975年秋又賦詩一首:“慣從秋緒話詩盟,歲歲寒花向晚榮。金錯奇觚消雪絮,墨波小注見滄瀛。一鐙夢覺蟬吟蛻,九月霜清雁字橫,良覿不嫌蝸舍陋,衹貪客過笑言傾。”[17]

五十年代,爾翁為“湖南劇院”、湖南省圖書館“閱覽大樓”書寫榜額。

文革前之六十年代,爾翁為毛澤東詩詞摘句治印五十二方,托周世釗轉送中南海。1962年元月,爾翁為岳麓山嶽麓書院南面護碑亭題寫“麓山寺碑”匾額。文革中,和湖南省許多參事一樣為劉少奇一案所累。

七十年代,爾翁為“湘江大橋”、“長沙飯店”、“凱旋門”書寫榜額。其中唯“凱旋門”是史蔭嘉請爾翁為凱旋門攝影社寫的,大概12釐米見方一個字,由史蔭嘉自行放大到招牌上,有所失真。

1974年春夏之交,應浙江沙孟海先生之邀請,赴杭州西泠印社以詩書印會友。杭州之行七日,沙孟海諸友對先生評價甚高,先生亦對沙孟海諸友頗為贊許。

1976年末至1977年初,詞學大師夏承燾因避地震,來長沙小住,其間曾赴文星橋拜訪爾翁數次。一日,先生對我說:“夏承燾是詞學大師,可稱得現今中國詞學第一人。他如今暫住李淑一舊居,已經來看過我幾次。你明天能否陪我去回訪他。”次日一早,我陪先生去高升門18號李淑一舊居。那是棟兩層樓的舊木板屋,夏老住在樓上。夏老與戩翁以詞相唱和,我坐在一旁自然不敢插言。僅清楚記得,當時夏老感言:“自古長沙多才士,吾不枉此行也”。

1977年5月某日(丁巳四月),故友胡慰曾和易國祥來我家對我說:“壯兄,首屆中日書法交流,全國參加的人不多,湖南唯黎老一人被選中,可謂我們的榮幸。但黎老的作品是什麼,大家都不知道。你是黎嗲的入室弟子,你是否請黎嗲依當時的格式再寫一幅讓我們來欣賞學習呢?”数日后,我去先生家取字,先生那时参展的是行書米南宮虹縣詩條幅。那天,先生還找出“筆搖三島”與“老向榑桑染翰來”兩印給我看,將日本書展和印的事講解給我聽。

1977年,先生年屆八十,省內同僚諸友早就提出要與爾翁祝壽。11月6日禮拜天,在群眾餐廳(今五一廣場平和堂位置,文革前叫玉樓東)省內群英集聚為爾翁祝壽。好像有三十桌,認識的人中,陳白一、劉世善、楊應修、顏家龍、李伏波、史蔭嘉、李立、胡慰曾、易國祥以及李寧錄等都到了。其實那天是農曆九月廿五,按農曆,先生那年生日應在陽曆12月19日。12月18日星期天,在挹爽樓(原北正街周南中學斜對面,也是民國時有名的酒樓)本家人一起用了晚餐,為爾翁祝壽。除先生與繼配黃雨桂,還有黎寄吾先生、先生二女黎兟模、二女婿戴鎮球、外孫戴伯永、戴慈保和戴仲星、黃氏之女黃丹麗以及我共十人。

陽曆1978年2月7日那天是春節,先生和在長沙的親眷一起過了春節。初五因胸痛入住長沙市第一醫院,1978年2月18日逝世,享年八十歲。葬長沙市天心區金陵墓園之寢園13區13-146號(甲合146號)墓,有碑。原配翁湘荃名下有子三女四。長子黎亮模、次子黎克模、三子黎晃模。女:黎兌模、黎兟模、黎規模、黎銑模。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黎澤泰書法藝術”。有關先師之書法、金石、詩詞、國畫藝術成就我將分別行文探討,獻同道教正[18]。

备注:

1)黎承禮:黎培敬第三子。齊白石初學刻印,自摹刻《補研齋印稿》開始,鯨公為其啟蒙老師。1910年,齊白石“茶陵譚氏賜書樓世藏圖籍金石文字印”中記述:“庚子前……是時余正摹龍泓(丁)、秋庵(黃)……黎鯨公亦師丁、黃,刀法秀雅,余始師之,終未能到。然鯨公未嘗相誹薄……。今人知鯨公者亦稀,正以不落漢人窠臼耳。”雖然齊白石後來在篆刻方面的成就已超過鯨公,但他並不忘記這段情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二月,白石題簽“鳧衣先生遺作”歸還鯨公之子黎澤泰先生。1970年秋黎澤泰先生將《補研齋印稿》贈與其入室弟子胡壯謙(字大撝)並述其事由。又筆者于1987年4月嘗在武漢海軍軍事學院出席某學術會議,其間適逢武漢市政府請了王文農等畫家為訪華的美國海軍軍事代表團作畫。我與王文農先生是鄰居。談次知他是白石翁的正式弟子,遂提及先師爾翁。文農先生十分高興,說:“先師白石翁時常提及黎家的恩惠,今日得遇世兄,自是緣分”。當即請我去他的畫室,並取出相冊給我看他與白石翁的合影。他說他最擅長的是畫風雪竹,說著即取出一整張四尺宣紙,給我畫了幅中堂。題款時,首行漏寫一字,文農翁頗為著急。我說:“用一奪字即可。”他甚是高興,說:“到底是名門之後。”黎承禮有子七女六,長子澤凖和次子常治为劉氏名下。三子澤泰、四子澤清、五子澤淵、六子澤濟、七子澤洽均为王氏名下。第四子黎澤清(叔平)出繼胞兄黎錦彝。

2)先師常用之硯為漢磚所制,磚上有魚形圖案。

3)漢軑侯裔指長沙王丞相軑候黎朱蒼為湘潭黎氏始祖。軑依《集韻》大計切,音地。

4)陳長簇,字右钧。著名收藏家,原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省参事室参事。詳見微信公眾號“黎澤泰書法藝術”。筆者與黎家結緣,即因陳長簇公館而起。

5)崇寧縣:原川西上五縣之一。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年)置唐昌縣,北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以皇帝年號“崇寧”改名為崇寧縣,有1280多年的歷史。縣城位於今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

6)湘潭黎氏乃湖南歷代文化世家。自始祖長沙王,開派祖黎篤生之後,對中國近現代的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等領域有重要影響的主要有三支。一. 上房黎培敬支;二. 下房黎吉雲支;三. 下房黎世綬支。上房黎培敬支有黎培敬和黎承禮兩個進士,下房黎吉雲支有黎吉雲和黎福疇兩個進士,下房黎世綬支則出了黎錦熙等黎氏八俊。黎培敬六歲受論語漢魏唐詩均成頌;七歲受孟子;八歲受毛詩;九歲受尚書周易;十歲受禮記;十一歲受春秋左傳;十二歲受左傳畢始學詩;十三歲受文選及史漢諸雜文,作擘窠字;十四歲受魏晉唐宋雜文,工詩及古文辭;十五歲受周禮爾雅,作駢文。有子六女七。長子錦纓為原配楚氏名下;次子錦彝、三子承禮、四子錦績、五子承福、六子錦裿均為繼配王氏名下。

7)譚延闓與黎培敬一家關係甚深。譚延闓之祖父譚之恒原在湘潭教私塾,與黎培敬之父黎光濤素有交往。後譚之恒遷居茶陵,生譚鐘麟。譚鐘麟做浙江巡撫時,在杭州生譚延闓。譚鐘麟也是進士,比黎培敬小四歲,兩人同為湖南人。同朝為官,關係極為密切。譚鐘麟墓位於長沙嶽麓區坪塘鎮白泉村荷葉塘,旁邊有塊白色石碑,刻的是“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譚鐘麟墓”。譚鐘麟從兩廣總督位置退下後,在長沙荷花池購地置業,定居長沙。譚鐘麟有四子,長子譚寶箴、次子譚延闓、三子譚澤闓、四子譚恩闓。譚延闓與黎叔平之岳父呂苾籌在孫中山大本營、北伐、國民政府時期一直共事二十餘年。譚延闓任國民政府主席時,呂苾籌任行政院秘書長。其後呂苾籌歷任浙江省民政廳廳長、鐵道部次長。譚澤闓夫人為呂苾籌之姐或妹。譚恩闓夫人為黎培敬繼配王氏之第四女黎錦素。

8)龍泓,即丁敬(1695—1765)。清代書畫家、尤精篆刻,為“浙派篆刻”開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撝叔,即趙之謙(1829-1884)。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筆者之字亦爾翁所賜。有一天,先生對我講:“你搞金石書畫,只有名不行,至少還得有個字。我給你取個字,如何?”“你名壯謙,就字大撝好了。出處和趙撝叔的一樣,來自易經的大壯撝謙卦。”次日,先生還將我的一對姓名章和字號章都刻好了。

9)有關譚家大屋與東池印社。現今長沙北至湘春路,西至蔡鍔北路,東至芙蓉中路,南至長沙市第一醫院即過去譚家大屋之範圍。荷花池在蔡鍔北路的東邊,荷花池巷與稻穀倉巷之間。清末時,池上建遠香亭,匝以回欄,池中雜植芰荷,旁架飛橋,環砌花牆,門額曰“納涼”。池中深處建台榭,額曰“有君子風”。民國李抱一在《湖南省城古跡今釋》中追憶荷花池:一方荷花數畝,松竹交陰,周圍亭榭,挹爽迎風,清幽絕塵;一方泐潭寺巨刹巍然,古木蓊然,禪房雖深邃,卻鳥窺香入,四時都有佳景。看來,當年的荷花池是人工雕琢美和自然野性美的有機統一體。東池印社即黎澤泰故居,大致在現在的長沙市財經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位置(該校即1921年創辦的私立含光女子中學,在七十年代以前叫長沙市第十三中學。現在靠近荷花池巷的盛世荷園社區位置是長邑小學,後建成長沙師範,即古泐潭寺舊址)。印社與荷花池之間為一大片空地,印社之南有桔樹林,東邊也有不少空地和各種樹木。黎澤泰故居在1956年底被拆除。

10)1904年西泠印社由王福庵等創立。1913年,公推吳昌碩為首任西泠印社社長。1914年9月李叔同和經亨頤創立樂石社;1917年馬光楣與顧天熙等在江蘇昆山創立遁社;1918年粵派印人在廣州創立濠上印學社;1921年易大廠在北京發起成立冰社;1924年戩翁創辦東池印社;1928年莊嚴發起成立圓臺印社,1944年金維堅等在杭州創立龍淵印社。西泠印社因有固定的自有社址和藏館,經濟實力雄厚,人員構成豐富而漸趨興旺。

11)東池社刊於1924年5月、7月、10月共出三期,後因故中輟。第一期載郭焯瑩《東池社刊緣起》一文。《社刊》內容包括印輯、文選、詩選、遺著、雜撰等。印輯欄目中發表過陳介祺、黎承福等人所藏古印及趙次閑、黃牧父、齊白石、黎鯨庵、黎澤泰等人篆刻作品,均系原印鈐拓,殊足珍貴。文選刊有李陽冰《論篆》、呂世宜《嘯雲鐵筆序》、黃賓虹《濱虹藏印記》、孫光祖《古今印製》、袁三俊《篆刻十三略》等,詩選刊錄何紹基《舟中無事出手鐫印觀之》等。爾翁編輯《東池社刊》,態度極為認真。第三期付梓之時,爾翁附記曰:“本刊自第二期出版,坊間寄鬻,朋好贈貽,散佈幾遍海宇。三期續版,閱者跂之。此編延緩時日,今始完成。緣人事攪擾,顧彼曠此,又索居孤陋,致耗壯心。加之金石之鈐拓,文字之搜集,至為煩瑣,未可率爾就事。昔陳簠齋著印舉一書,編拓日久,未能付刊,嘗謂凡事愈求精愈緩。可見敏事成事之不易易。此餘於力求精確,亦不得以緩為廢事。”道出其中甘苦。

12)附《東池社刊緣起》文:東池印社者,湘潭黎君爾榖與朋齒研治印學之所也。分別部居,發目凡六。一曰考篆,究形聲之流變,正偏旁之離合,去彼偽體,標舉正宗。一曰藏印,稽秦漢之製作,規文何之精能,取法古先,矜式晚近。一曰鑒定,程藝術之高下,發從違之中矢,力成絕學,意在名家。一曰鐫刻,當奏刀之砉爾,儼遊刃之有餘,斧鑿無痕,金石振響。一曰選石,別質性之剛柔,嚴體式之雅俗,足供清賞,藉暢幽情。一曰制泥,如飛絮之搏風,驚明珠之照澤,有助逸興,取新世觀。而且互證參稽,不以一得自隘。口講指授,不以專長獨私。拾未谷之遺文,振吾丘之墜業。人競纂為社集,日課積為印刊。雖曰遊藝,實資博通。自繆篆就湮,俗說爭鬨。大雅不作,古學中衰。爾谷承名父之教,煥文苑之傳,懸知聲應氣求,彌宏多助之益。聊與挈綱發目,粗明歸趣之存云爾。歲在閼逢困敦暮春月,湘陰郭焯瑩纂。

13)李漁叔,湘潭人,詩人,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國民黨西南幹訓班辦公廳主任,1949年8月赴台。去臺灣後任國民政府總統府秘書、《中央日報》董事長、中國廣播公司常務董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授。

14)齊翁指齊白石。

15)仇鼇,湘陰人,同盟會會員,当时任湖南省政府委员、省参议员,并主持湖南文献委员会。1949年以后任湖南省軍政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委员。

16)《湘潭黎氏三修譜》原本國內已無,文革後期流轉至美國猶他州鹽湖城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為猶他家譜學會所收藏。1993年猶他家譜學會將其製作為16釐米微縮平片。2002年中國湖南圖書館購得該微捲複本1捲。1969年中國科學院湖南歷史考古研究所與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合併,改名為湖南省歷史哲學研究所。1980年正式更名為湖南省社會科學院。

17)該詩首句表詩興甚濃,次言時令。第三句指篆刻結習如故,第四句指作品曾在東京展出。第五句指自己的思想改造有如秋蟬脫蛻,第六句指兄弟間書信往來如秋雁橫空。末兩句言好友不嫌舍陋,唯以談笑為樂耳。今頌之仍覺蒼涼,未經其事者或難體會。

18)微信公眾號“黎澤泰書法藝術”原計劃是在陳長簇公館(代序)之後,依次介紹陳長簇夫婦、馬宗霍先生、黎錦彝及先師黎寄吾先生、先師黎澤泰先生。應長沙篆刻及書畫界的朋友之請,提前發表《黎澤泰傳》一文。2017年的11月3日(陰曆九月二十六)適逢先師一百二十歲冥誕,謹以此文紀念先師!

转自:黎泽泰书法艺术  胡壯謙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