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姓名村--大园古村

2019-01-14 01:18:32   来源:黎志宙 审核:黎勇       打印  转发  字号:T

大园古村介绍

大园古村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大礼行政村,是具有海南特色的传统耕读文化名村、海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她肇始于明朝万历壬午年(公元1582年),现有居民46户,在籍人口300多人,华侨和外出人口200多人。

大园古村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开村始祖黎梦祯,明代万历朝举人,官至四川江津知县,勤政爱民,刚正不阿,被誉为“江津青天”。清代康熙朝举人黎邦达,志存高远,自崖州只身赴京都应试,被破例补为“内阁中书”(皇帝秘书),现存敕赠匾额一块。清代黎敷公妻定安王氏,冰操守节,培育两个孤儿成才,公举“节孝”,朝廷给银建坊,留下母爱的丰碑。

大园古村具有浓厚的书香文化氛围。在科举时代,有一年会同县学全县20名秀才中,大礼一乡就占了18名;而大礼乡中流传的古训则是:“问字到大园”,由此可见其文化底气。在明清时期本村共有举人、贡生、秀才63人;在民国时期,本村出了10位大学生;在共和国时期,大学生达141位,其中博士4位、硕士9位,此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三人,1995年版《琼海县志》记载国内培养的全县博士有4位,本村就占了其中3位。

大园古村具有悠久的育人文化传统。早在明清时期,本村就在祠堂中成立了私塾,民国24年(1935年)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大园学校”,成为邻近三县(琼东、乐会、定安)四乡(大礼、新文、留古、溪口)的文化教育中心。目前全村教师之家占60%以上,三代以上的教师世家 3 户。

大园古村具有鲜明的南洋文化色彩。早在清朝末年,村民黎盛吁等人就率先“下南洋”(今马来西亚、新加坡一带)。目前全村华侨之家占91%以上,其中三代以上的华侨世家 14 户。华侨不仅带回了异域的生活习惯、语言风俗,还对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良多。2012年底被国务院侨务办授予 “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称号。

为继承传统,开创未来,由大园子弟中山大学教授博士导师黎红雷为了报答乡亲的恩情,回馈故乡,倡议与带领下,公元2010年元宵节,大园古村村民召开了代表会议,决定成立 “大园古村文化建设小组”,开展大园古村文化普查、保护和开发工作。由黎红雷俩名学生陆建冲、黄方贵为了报师恩各捐助了100万元与他本人的捐助下,目前开发并对外免费开放参观的景点如下:

一、世德园系列

世德园系列在清代私塾世德堂原址基础上复建,占地1964平方米,建筑面积760平方米。世德园是大园传统耕读文化的象征,历经清朝、民国、共和国时期,三百余年间,三毁四建,前仆后继,薪火相传,充分体现了大园人尊德重教的优秀传统。

1、世德园前门楼

为仿明代官帽样式建筑,两边的对联为“世德”二字的藏头联,上联为:“世传忠孝承先辈”,下联为:“德贯诗书启后昆”。这幅对联体现了世德园兼具祠堂与学校功能的双重特点。

2、世德堂

世德堂初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清咸丰九年(1859)、民国二十二年(1933)先后重建,公元1973年被超强台风摧毁。2011年复建。复建后的世德堂保持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左右两间教室,中间是祠堂兼学校办公室。中间的对联是“崇德尚文泉祖训,建堂兴学景公行”,纪念石泉和景山两位先贤崇德兴学的事迹。

3、《弟子规》碑刻长廊

《弟子规》,是清朝秀才山西李毓秀,依据孔子教导编撰而成的启蒙读物。大园古代私塾世德堂,几百年中均以此作为基本教材。其感恩尽孝、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成为大园村子弟做人行事的圭臬、安身立命的根基。所以在大园世德堂复建之际,特造廊刻石加以弘扬。

《弟子规》长廊环绕世德堂四周,共100米,有46块碑刻,每块碑刻上方是《弟子规》原文,下方是《弟子规》译文,中间是书法作品,收集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书法名家,专门为《弟子规》长廊书写的大作。另,左右“忠、孝、节、廉”四个大字,则取自南宋儒学大师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题写的笔迹。

二、功名园系列

1、功名园

“功名”,在古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在明清时代,本村共有3人获得“举人”功名、9人获得“贡生”功名、8人获得正式官职、12人获得荣誉官职。 “举人”为中国古代参加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及格后所取得的从政资格,贡生则是举人的副榜——类似于现代高考中“本科”与“专科”的区别。按照古代风俗,谁家里要是出了举人贡生,都要到家族的祠堂前竖旗杆挂旗帜,上面记录着中举人的姓名、时间和名次等。现在功名园放置的旗杆旗帜就是参照当时的式样复制的。

在这12位举人、贡生中,有三位特别值得一提。第一位就是开村始祖黎梦祯,他是本村第一位举人,从四川江津县令任上荣退以后,回乡举办私塾“望读楼”,培养了一批人才,奠定了大园古村文化的根基。第二位是“黎邦达”,他中举以后又于康熙壬辰年(公元1712年)到北京参加“会试”,获得“内阁中书”的官职。“内阁中书”就是皇帝的秘书,一般是获得进士以上功名的才可以担任的,但黎邦达以一个举人的身份却获得此份殊荣,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其木质牌匾至今仍完好保存,成为本村的“镇村之宝”。第三位是黎俊抡,他参加科举考试没有正式中举,只获得了“贡生”的功名。但凭其才学先后出任化州学正、署普宁训导等各地主管一方教育的官员,最后官至五品,成为本村古代从政者中品级最高的人。

2、大园古训石

数百年来,大园古村就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训:“吃番薯饭也送仔读书”。“番薯”就是“红薯”、又叫“地瓜”、“山芋”等,原产菲律宾,故海南人称为“番薯”,其产量大,但不抵饿。大家知道,大米是海南人的主食,如果一个家庭到了只能以番薯充饥的地步,表明确实是很穷了,但再穷也不能穷孩子,饿着肚子也要送仔女去读书——这正是本村之所以能够成为海南省传统耕读文化名村的秘密所在,也是五百年来本村世代传承的文化精神!

三、春晖园系列

大园古村人文鼎盛,有其历史原因,其中母爱之功不可没。数百年来,大园村的母亲们含辛茹苦,养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俊彦,她们不愧是大园耕读文化的坚强基石!为此而建立“春晖园”,以使今人永远牢记母爱,报答双亲,报效祖国。

1、节孝坊

“节孝坊”是古代的母爱丰碑。据《会同县志》记载:王氏,是黎敷的妻子。黎敷去世的时候,她只有二十七岁,担负起操持家庭的重任。她对上诚心侍侯公婆,早起晚睡,任劳任怨,不辜负两老的恩情;对下精心教育两个儿子,让他们都能够进入学校读书,成为国家有用之才(长男文秀,庠生;次男以佑,贡生,有《大礼八景诗集》传世)。王氏的无私母爱,得到乡亲们的称颂。乾隆六年(1741),乡里上报给当时的县令于暲,于县令正式报告朝廷,得到皇帝的批准,建立“节孝坊”,予以隆重表彰。后因台风损毁,今按原样复建,树立于“春晖园”的正中。

2、春晖园碑刻

①“母爱丰碑”,辽宁女书法家张瑜书写。

②“游子吟”,海南女书法家书写,唐代孟郊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③ “百年大学生之母芳名录(大园,1911-2011)”,收录本村百年间153位大学生的母亲姓名,让世人永远铭记母亲的大恩大爱。

④春晖园门前的石刻对联:“春风润物慈亲意,晖日映门孝子心”。这幅对联,为“春晖”二字的藏头联,上联讲的是母亲默默奉献的心态,下联说的是子女报答母爱的心情。

 四、诗文廊系列

大园诗文廊建于本村两口古井“石泉”、“慧泉”的北面,总长30米。中山大学黎红雷教授为之撰写并手书《大园赋》:“万泉河之阳,五指山之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此古村,以文著称:会同县学二十额,大礼一乡十八廪;乡中文脉何处觅,问字大园有古音!   此地文化,肇始梦祯,明代举人,江津县令;养子公允,耳提面命,歌书采芹,家无白丁;以宣建堂,风气蔚成,家家墨香,户户书声!明清秀才六十三,举人贡生赐文林;学正训导化南粤,内阁中书誉京城。民国翻开新文化,走出十名大学生;莘莘学子代传代,海内海外数不清;琼海国内四博士,三位才俊出此村!华侨慷慨乐助学,教师甘心做园丁,专家行行出状元,报国报家扬英名。   噫!岂是庄生意,鲲鹏徙南溟,扶摇九万里,展翅御长风!”

1、先贤匾额碑刻

东廊收集先贤匾额碑刻四块,分别是:

①《江津邑宰》:黎梦祯(1582-1652),明万历举人,四川江津知县。

②《文林郎》:黎公允(1624-1676),号石泉,清敕赠文林郎。

③《内阁中书》:黎邦达(1662-1723),清康熙戊子科举人,壬辰会试补内阁中书。

④《化州学正》:黎俊抡(1849-1917),清化州学正署普宁训导,五品顶戴。

2、先贤诗文碑刻

东廊还收集先贤诗文碑刻四块,分别是:

①《赵水凝香》  (明)黎梦祯撰  香风披拂满城隈,菡萏摇红艳作堆。漫道爱莲惟茂叔,只今湖水亦徘徊。(注:1、菡萏:音“函旦”,荷花的别称。2、茂叔: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字茂叔,著有《爱莲说》)

②《白鹤摩空》  (明)黎梦祺撰  当年子晋升缑岭,此地今传鹤鸣空。似伴琴堂留夜影,却归华表弄春风。雪中羽翰翎全白,海上丹砂顶渐红。一去千年林木在,清声犹彻月明中。(注:子晋:相传为周灵王太子,后得道升仙。)

③《秋坡远眺》(清)黎以佑撰  万里天空望欲微,千秋坡倚对斜晖。间时欲绘诗中画,谁向王维辋上归。(注:王维:唐代著名诗人,著有 《辋川集》)

④《活水泉清》(清)黎以佑撰  老屋居然别一天,四时井汲水涓涓。源通涨海潮将落,色湿明河月正圆。七碗香凝过石乳,千家飘沁足炊烟。何须更设银河想,深碧寒浆在眼前。

3、石泉古井

开凿于1640年间。碑刻背面的回文联,自右至左读为:“泉石出清井”,自左至右读为:“井清出石泉”,记载的是当年大园村开创者之一黎公允挖掘此井的传奇故事:公于明朝崇祯年间迁居大园建屋掘井,挖至大概七八尺的地方,碰到一块巨石再也挖不下去了,于是只好回屋休息,准备另找井址。那知第二天起来一看,巨石周边的泉眼泊泊流出,涓涓不断,一夜的工夫,井里已溢满了清甜的泉水。于是就在此定居,并以井为字,自号“石泉”。

4、慧泉

开凿于1935年。当时大园小学创建开学后,因教导有方、学风醇厚,周围十里八乡的子弟纷纷前来求学。一时间,原有的石泉不够饮用。一旁的慧泉,就此应运而生,意即提供智慧的泉水。碑刻背面的回文联,自右至左读为:“园大起(自)公允”,自左至右读为:“允公(建)起大园”,则歌颂黎公允开创大园村的功绩。

5、大园八景诗碑刻

中山大学黎红雷教授撰诗,全国九大名校教授书写。

序:宝山石路远,古井馨风传,榕庙伴书韵,双石社稷连。(中国人民大学周文彰书)

①龙首宝山  梦祯公允以宣贤,竭虑殚精立大园。龙踞山川形胜地,俊才辈出脉相连。(中山大学周春健书)

②石泉古井  掘井及泉善始终,水连四海本源通。泽民润土子孙健,文气悠悠蕴此中。(浙江大学董平书)

③中书遗韵  琼崖才子上京都,应试恩科载誉殊。道是机缘君莫忘,当年挂角读诗书。(北京大学雷原书)

④神庙古榕  绿幛撑开一片荫,丰姿绰约秀长裙。扎根故土经风雨,携手威神护庶民。(清华大学钱浩书)

⑤社稷神威  远古遗风尚可闻,土生万物即为神。今春许愿来春报,福祸不离善恶心。(陕西师范大学吴言生书)

⑥公婆双石  和谐天地有阴阳,夫唱妻随米谷香。公语俭勤兴大业,婆说守信福绵长。(南开大学齐善鸿书)

⑦书山石路  学林独步品书香,憔悴衣宽志气昂。灯火阑珊石子路,英才足履写荣光。(山东王西申书)

⑧泮水馨风  沧海桑田几变迁,飞檐明月总悠然。百年望族开新貌,万里长风起故园。(复旦大学吴晓明书)

6、求学古道

大园求学古道全长约800多米,是明清、民国和共和国时期大园和附近乡村学童求学的必经之路。本次修复200米,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增加了“大园治学古训”篆刻碑林,收集了来自全国18位篆刻家的佳作,刻录着自中华文化奠基者孔子以至本村乡贤黎梦祯等18位先人有关治学的箴言。

7、古训石

大园古村人文鼎盛,有其历史原因,其中母爱之功不可没。数百年来,大园村的母亲们含辛茹苦,“吃番薯饭也要送仔读书”,养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俊彦,她们不愧是大园耕读文化的坚强基石!8、家训碑苑

在数百年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大园人不但勤奋好学,而且谦恭有礼,无论是青年学子,还是村野农夫,看上去都有一股儒雅之气。除了腹有诗书之外,也和大园村历来严谨的家规家训有关。大园村各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训,从不同的方面教导家人要保持孝悌、诚信、无私、好学等美德。其中“明川家训碑苑”是一处集中的展示。黎明川,清朝秀才,生于顺治丙申年(西元1656年),其家族至今承传十三代,依然保留聚会传统,每年清明、中秋全体家族成员均在家训碑苑内聚会,朗读家训条文,讲述家风故事,缅怀祖先,教育后人。其列祖列宗的家训内容如下:

1、临事以敬,处世以诚

2、快乐辛苦得,便宜吃亏来

3、端严处己,孝悌为本

4、立家勤俭信,成业耕读商

5、急公好义,舍己为群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诗书继世,忠厚传家

8、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9、好好读书,好好做人

10、勤奋求自立,处事有诚心

11、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2、积德前程大,存仁天地宽

1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

五、特色文化家庭系列

1、泮馨黎府

泮馨黎府是本片村黎氏始祖黎公允(号石泉)嫡系长房居住的地方。自曾祖黎彦芹(号泮馨,1868-1942)至今已繁衍五代,80多人,居住在中国和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12个城市。

泮馨黎府建筑具有典型的海南琼海民居“同字挂球”风格:整体建筑坐北向南,成“同”字型,加南门楼象征挂球,始建于1888年,后部分毁于战火与台风,今在原址上复建。

①前门楼:两边的对联以“泮馨”二字藏头,为“泮水钟神秀,馨风润物华”。

门前的四块牌匾为当地政府所颁发,分别为“书香世家”、“教师世家”、“华侨世家”、“博士第”。

“书香世家”:从民国到共和国,这里共走出26位大学生,其中有两位博士。

“教师世家”:这里共走出12位教师,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均有人从教,其中教授就有4位。

“华侨世家”:自1930年代起,泮馨公五个儿女中,两儿两女均移居南洋(今马来西亚),至今已历四代,50多人。

②西花厅:北墙挂放“泮馨子孙游学天下”图,介绍泮馨公后代就读的全世界二十所大学的位置和情况,两边的对联以“泮馨”二字藏头,上联为“泮府百年藏翰墨”,下联为“馨风万里播书香”。

 ③祖堂:中间神龛为祭祀祖宗的地方,左右八张为“太师椅”,所有木雕均为本地工匠手工完成。

祖堂右边的家训对联是:“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其中的“乐”和“宜”各少一点,“辛”和“亏”各多一点。意思是:辛苦多一点,玉汝于成;快乐留一点,与人共享。吃亏多一点,是金是福;便宜少一点,勿过勿贪。

祖堂左边的家训对联是:“耕读商皆可成业,勤俭信方能立家”。意思是:农工商皆本,随时代择业;唯知识最重,需刻苦读书。勤生财,俭省财,开源节财;诚感人,信服人 ,立己达人。

2、士友诗屋

士友诗屋是清代诗人黎以佑(字士友),及其后人吟诗和作诗的地方。三百年诗魂绵延,令人称奇。

黎以佑(1700-1760),字士友,清代贡生,诗人,富有社会正义感,“以扶襄式靡为己任”;以文会友,以诗传世,尝组织诗友“日相与赋”,成《八景诗集》。时任会同县教谕吴者仁为之作序,夸赞之词溢于言表。今有上海画家郭君炯为其诗境配画。

黎以佑的直系后裔黎飞飞,名笔:拎风、拎风女子,当代女诗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我的城》(合)、《拎风集》、《走向鸟鸣的树林》、《爱的絮语》散文朗诵专辑、散文集《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工作志》荣获2010年“中国当代散文奖”,入选《中国当代散文》、2012年《散文选刊》全国散文新锐奖,选入《散文选刊》;2009荣获海南诗歌大赛优秀奖;荣获海南省第十一届文化节“福山咖啡诗歌大奖赛”三等奖。有诗歌入选海南建省二十五周年文学作品选集《蓝色的风》、散文《十三姨》作品入选《2010中国散文经典》、散文《K》选入《中国散文大系.叙事卷》,并荣获“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等等。

“士友诗屋”门前的对联为集句藏头联。上联“士弘士毅士行道”,集自《论语·泰伯》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大意是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下联“友直友谅友多闻”,集自《论语·季氏》篇:“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大意是说:结交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广见博识的朋友,就有益了。这副对联,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士友诗屋”主人精彩的一生。

六、文化教育活动

1、《弟子规》推广活动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蕴涵着中国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古村从建设之初就以推广《弟子规》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之一。与海南省教育厅合作,向全省中小学赠送《弟子规》读本15万册、学习光盘5000张;与琼海市关工委、琼海市教育局合作,先后举办“琼海市中学生学习《弟子规》”和“琼海市小学生《弟子规》朗诵比赛”活动;五年来共接待海南中学、加积中学等省内几十所中小学三万多名学生参观学习,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2、儿童阅读班

宗旨:继承老一辈求学传统,培养新一代读书种子。

活动时间:每周六上午。

由大园古村牵头,南方阅读公益基金支持和琼海公益志愿者积极参与(其中海软学院、万泉河庭前听书读书会、博鳌英语角的志愿者积极参与和带动),每周六早上举办一次,除了本村儿童与外村儿童以外,还引来了城市多位家长朋友的积极参与。

阅读班以喜闻乐见的绘本的阅读(绘本阅读不只是讲故事,更为重要的是培养阅读读兴趣,学会“看图、懂图、读图,体会作家隐藏在图画中的深意)、儿童诗歌的阅读、童年话的阅读、儿童小说的阅读,等多种形式,打开儿童的知识视野,藉由阅读活动,继承祖辈们的求学传统,培训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广泛的阅读,增进儿童语文能力、表达能力;以各阶段的普及制度,激励学童阅读动力,并持之以恒。

3、企业家国学班

宗旨:弘扬国学精神,拓展企业经营。

授课时间:每月一次

由大园古村与琼海市。工商联合作,成立琼海企业家国学会,面对全市企业家开设企业家国学班,首期有42位企业家自愿报名入学。国学班邀请国内著名国学专家与企业家授课,每月一次,以帮助本地企业家在发展企业过程中运用国学精神和智慧来确定战略、发现人才、管理企业、建立企业文化,快速可持续地发展。

4、大园古村国学论坛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此特开设大园古村国学论坛,由国学大师中山大学黎红雷教授主持,邀请国内外著名国学专家为公众普及国学,不定期演讲。一位听众有诗赞曰:

古国衣脉四千年,儒教泽惠代代传。

治世齐家守德信,修身立志讲清廉。

己欲达时争顾后,人思发财莫当官。

化雨春风润沃土,慎行遵记圣贤言。

大园文化古村简介

大园文化古村肇始于明朝万历壬午年(公元1582年),明清时期,属会同县积善都管辖;民国时期,属琼东县居仁乡管辖;今属琼海市嘉积镇大礼村委会管辖。该村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氛围,是远近闻名的“秀才村”、“博士村”、“教师村”、“华侨村”。在全村46户居民中,华侨之家有37 户,其中三代以上的华侨世家 14 户;教师之家有29 户,其中三代以上的教师世家 3 户;书香之家有 38 户,其中三代以上的书香世家 6 户。

今人有《大园古村赋》赞曰:万泉河之阳,五指山之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此古村,以文著称:会同县学二十额,大礼一乡十八廪;乡中文脉何处觅,问字大园有古音!此地文化,肇始梦祯,明代举人,江津县令;养子公允,耳提面命,歌书采芹,家无白丁;以宣建堂,风气蔚成,家家墨香,户户书声!明清秀才六十二,举人贡生赐文林;学正训导化南粤,内阁中书誉京城。民国翻开新文化,走出十名大学生;莘莘学子代传代,海内海外数不清;琼海县志载博士,三位才俊出此村!华侨慷慨乐助学,教师甘心做园丁,专家行行出状元,报国报家扬英名。噫!岂是庄生意,鲲鹏徙南溟,扶摇九万里,展翅御长风!

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开创未来,该村于2010年春节期间召开全体村民代表会议,推选成立“大园古村文化建设小组”,开展古村修复建设工程,计划分为三期:第一期:大园诗文廊、古井公园(2010年底完成);荣誉之家(华侨之家、教师之家、书香之家)挂牌(2011年春节前挂牌)。第二期:大园村史馆、八大古迹景点(2011年底完成)。第三期:古村大门、景点古径修复(2012年底完成)。

已完成的第一期工程——大园诗文廊,为 30米长廊建筑,共收集20块碑刻,其中有古牌匾4块:《江津邑宰》、《文林郎》、《内阁中书》、《化州学正》;明清时期举人、贡生诗文4块:《赵水凝香》、《白鹤摩空》、《活水泉清》、《秋坡远眺》(由琼海书法家协会组织书写);大园八景诗8块:《龙首宝山》、《石泉古井》、《中书遗韵》、《神庙古榕》、《社稷神威》、《公婆双石》、《书山石路》、《泮水馨风》(分别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国内八所著名高校教授书写)。

古井公园建设,包括修复分别开掘于1624年的“石泉”和1935年的“慧泉”。其中“石泉”的回文联,自右至左读为:“泉石出清井”,自左至右读为:“井清出石泉”,记载的是当年大园村开创者之一黎公允挖掘此井的传奇故事;“慧泉”的回文联,自右至左读为:“园大起(自)公允”,自左至右读为:“允公(建)起大园”,则歌颂黎公允开创大园村的功绩。

大园文化古村建设,得到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相关部门领导的热心支持和积极帮助。我们相信,在当前国泰民安的大环境下,大园文化古村将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