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八骏”传佳话:个个有故事,人人有成就

2019-01-10 03:09:50   来源:黎志宙 审核:黎业伟       打印  转发  字号:T

以黎锦熙、黎锦晖为代表的黎氏八兄弟卓立于世,个个有故事,人人有成就,像八匹奔驰的骏马,驰骋在现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被誉为“黎氏八骏”。

“黎氏八骏”传佳话

中国科学、文化、艺术传奇,是近现代湖南最耀眼的家族之一。近代以来,这个家族英才济济,代有贤人,涌现了清代监察御史、著名诗人黎光曙,贵州巡抚、河道总督、著名学者黎培敬,台湾知府、著名抗倭将领黎景嵩,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篆刻家黎培銮、黎承礼、黎承福、黎丹,现代著名作家、报人黎烈文,美籍华裔科学家黎念之,著名记者、诗人黎涤尘,著名护士、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等。特别是以黎锦熙、黎锦晖为代表的黎氏八兄弟卓立于世,个个有故事,人人有成就,像八匹奔驰的骏马,驰骋在现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被誉为“黎氏八骏”,他们分别是: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著名音乐家黎锦晖、地质矿产专家黎锦曜、平民教育家黎锦纾、铁道桥梁专家黎锦炯、著名文学家黎锦明、著名音乐家黎锦光、著名美籍华裔作家黎锦扬。这“八骏”因为在各自所在领域的建树而驰名中外,其名字分别被载入《辞海》等各种辞典。“黎氏八骏”亦多有逸闻趣事佳话。

黎锦熙:毛泽东写给老师的六封亲笔信

“从最初的倡导、组织到规定标准音、标准语,制定符号、音标,从注音字母、注音符号到国语罗马字、拼音字母,从南北协议定音、而京音、京语到普通话,从拼音方法上的‘三拼’到‘双拼’”,“中国注音字母之父”黎锦熙为此贡献了他的一生。如今我们使用的字典、辞典,所说的普通话,所写的字,无不与他息息相关。

而毛主席与老师黎锦熙的故事,则是尊师重教的典范。

1915年,黎锦熙到北京,毛泽东曾写给黎锦熙六封亲笔信。其中1915年11月9日致黎锦熙的信中说:“生平不见良师友,得吾兄恨晚,甚愿日日趋前请教。”1917年8月23日,毛泽东从长沙寄给北京黎锦熙的一封信中,畅谈了对人生的信念和立志。信中写道:“近日以来,颇多杂思,四无亲人,莫可与语……当其求涂不得,歧路彷徨,其苦有不可胜言者,盖人当幼少全苦境也……乘暇作此信,将胸中所见,陈求指答,幸垂察焉。”由此可知毛泽东求知若渴,将历史老师黎锦熙引为知己。

毛泽东创刊出书,会寄给黎锦熙。“在白色恐怖下,黎锦熙保存了毛主席的书信,以及毛泽东在长沙主编的《湘江评论》和《新民会会员通信集》等珍贵文献。《湘江评论》第五号寄给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的黎锦熙后,湖南军阀派兵查抄了全部刊物并销毁。”作家陈金亮称,后来,《湘江评论》第五号,全国仅留下黎锦熙手中的唯一一本。

1949年6月17日下午3时许,毛泽东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宿舍,一见黎先生高兴地喊:“黎老师,好想念啊!”毛泽东还在酒店订了一桌湘菜,邀请汤藻贞、黄国璋作陪,几位湖南老乡高兴地吃着湖南菜,说着湖南土话,抒发浓浓乡情和师生情谊。

黎锦晖与黎锦光:中国流行音乐开拓者

1919年,从小喜爱民间民俗音乐的黎锦晖参加了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并主编《平民周报》。

“他除致力于推广国语和改革儿童教育等外,在音乐艺术方面有着一系列的创新与建树。他开创近现代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的崭新题材,创办第一所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编写流行通俗歌曲等,这些无一不是20世纪我国音乐史上的创举。”李岚清在《中国现代儿童歌舞音乐的开创者——黎锦晖》中这样论述。

1930年初,黎锦晖组建了明月歌舞团。作为专业演出团体,明月歌舞团对普及推广歌舞音乐等起过重要的作用。人民音乐家聂耳及周璇、王人美、黎莉莉等一大批艺坛名人,都曾在这里学习和演出过。

黎锦晖积极推广平民音乐的尝试,在民间儿歌中扩散开来。他的儿童歌舞表演曲中,《可怜的秋香》是他谱写的第一首歌,也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歌曲。《老虎叫门》(《小兔子乖乖》)如今仍广为传播,成为儿歌中家喻户晓的经典。

黎锦晖将他所开创的“黎派音乐”大旗,交给了他的七弟黎锦光。

1939年初,黎锦光进入百代唱片公司做音乐编辑,长达十年之久。这期间,他创作了一批十分流行的电影插曲。他的音乐中,既有西方音乐创作的痕迹,也有中国民间音乐的气息。黎锦光乐于融入新鲜元素,他早年学习西洋音乐,率先成功地将爵士音乐融入创作过程中,作品优美通俗、脍炙人口。他采用湖南花鼓戏的“双川调”改编了歌曲《采槟榔》,由周璇灌制唱片后极受欢迎。

如一首经典的《夜来香》, 成为国际著名歌星保留曲目,他被国际流行音乐界誉为“中国流行音乐创始人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黎锦光编配的轻音乐《送我一支玫瑰花》《青春圆舞曲》等流行海内外,他也写过电影《西厢记》插曲《拷红》、《红楼梦》插曲《葬花吟》等。

作家兄弟:黎锦明与黎锦扬

在长塘,乡人习惯称黎锦明为“六老爷”。“六老爷可有意思了。他出门做客,迷了路,便折回原地,再重新出发。”这是关于“六老爷走路重来”的趣事。经过口口相传,黎锦明的形象早已广为流传。

曾担任菱角村村支书的张恩奇讲,有一次,附近村民在豆子地里忙着扎稻草人,以便赶走前来偷食的鸟儿。黎锦明见了,忙说:“不要这样扎稻草人呢。我告诉你,这里附近的鸟儿,嘴巴都只有那么长。你只要把豆子往地里头种深一点,鸟儿就啄不到了。”张恩奇一边说,一边哈哈大笑:“他不懂得自然生长规律,不晓得豆子在地里种得太深,就长不出来了。”

鲁迅称黎锦明为“湘中作家”,评价他的作品“蓬勃着楚人的敏感与热情”。中篇小说《尘影》被称作是黎锦明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运动的中篇小说。

比黎锦明小10岁的黎锦扬,也成为了一名作家,并从文学写作的领域,涉猎至舞台剧、电影等影视领域。这位华裔美籍现代作家,今年102岁,是目前“黎氏八骏”唯一一位在世者。

1944年,黎锦扬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某天早晨,他被华文《世界日报》的一则征文启事吸引:“本报欲开设英文专栏,征稿一经采用,每篇5美元。”每天靠吃25美分一碗的面度日的黎锦扬大喜过望,回家即写英文文章。后来他的一篇短篇小说《禁币》获得《作家文摘》短篇小说一等奖,奖金750美元。

《花鼓歌》是黎锦扬的第一本小说,出版后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后来被改编为歌剧,1958年10月在波士顿首演,随后到百老汇连续演出了600场。再后来由环球公司改编为电影,获得奥斯卡五项提名,得了三个金像奖。2005年,《花鼓歌》被剧作家黄哲伦改编,重上百老汇。

传奇三兄弟: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

黎锦曜排行第三,是一名矿产专家。早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工业学校采矿冶金科,先后在云南、宣化、开滦等地开矿。他还在黎锦晖所组织的歌舞团工作过,抗日战争开始,他在南京中华矿学社任主事兼任《中华矿学杂志》的主编。抗战期间回湘潭,为发展家乡的采矿工业,曾花掉大量家产在故乡开采盐矿、煤矿。

1949年后,黎锦曜任省工业厅高级工程师。1953年,他年近六旬,不顾家人劝阻,自告奋勇接受中央有关部门交给的任务,带领一班人去海南岛探矿。第二年,因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而身染重病,在海南考察工地病故。

“黎氏八骏”老四黎锦纾,1922年去德国留学,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成为长塘黎家第一个博士。1925年他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塘黎氏第一个共产党员。1931年到北平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工作,任学校教育部主任,平民教育成为他一生致力的方向。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套得心应手的教学艺术,黎锦纾根据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教学经验和切身实践,编写了《教学艺术》一书。“书中举出300多个教学例子,包括教学语言提问,哪些问题应怎样提出,和不该怎样提出等。”他的学生朱先涛说,这是真正启发式的教学法。

黎锦炯则走了另一条道路。当年,黎锦炯带着一块大洋,穿着草鞋离开湘潭,走到长沙去读书,后考取唐山交通大学。1927年毕业后,在京奉铁路(北宁铁路)当工程师。让黎锦炯名扬中外的,是滦河大桥,这是中国北方第一座大型铁路桥。1929年,黎锦炯还只是天津铁路局的一个见习工程师,他见外国人用很高的报价承建滦河大桥,很不服气,便挺身而出,以低于外国人很多的报价要求由他承建。得到批准后,他加班加点,三个月拿出修建设计。施工时,他日夜守在工地上,终于建成了滦河大桥。

新中国成立后,黎锦炯在铁道部负责设计领导工作,宝成、成渝、鹰夏等新建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凝聚了他的心血。1981年,黎锦炯病重住院,临终前对家人说,“没有修成西藏铁路,真是死不瞑目呀!”

荣光的原因:文化、家教、平行影响

通常认为,“黎氏八骏”的出现,黎氏父母的良好教育与优良家风的传承,是这个优秀人才群体涌现的主要原因。

“黎氏八骏”荣光背后的原因,一是湖湘学派的文化基因熏染,二是家风家训的直接传承,三是兄弟姐妹间的平行影响。

湘潭黎氏几百年以来,注重学有所用,在实践中展示自己平生所学,反对书生空谈误国老学究似的读书现象。黎氏后人黎舜童认为,湘潭黎氏在“经世致用”上,抓住了与时俱进这个特点。这种经世致用的特征一旦具体化,便铸造了一个“笔墨当随时代”的经典家族。黎松庵用“新学”来教育子女,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进取精神。

黎石城认为,湘潭黎氏之所以成为名门望族,全凭重视家风的培育与传承,后辈人才的培养,将好学的精神、善为的慈悲融入到家族成员的血液中。文丨曹辉 曾明辉 王宁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