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南海西樵古黎村的来历(下)

2018-08-10 10:33:23   来源:黎志宙 审核:黎国强       打印  转发  字号:T

西樵黎氏家谱中提到黎氏的开枝情况 

  始祖妣李太安人与八子在西樵黎村定居,后代子孙分居在南海的黎村、沙堤下里、西岸乡及新会县等地。 

  二世祖黎贤,支裔分居南海黎村、沙堤上里、岗边坊、水边坊及    曾边坊等地。

  二世祖黎杰,支裔分居三水县马岭尾、新会县河塘等地。

  二世祖黎廉,支裔分居鸡林、从化等地。

  二世祖黎俭,支裔分居南海县高洲乡、新会县岐石等处。

  二世祖黎能为直系祖先,原居黎村乡裏村,即重义里,生二子。长子大奴,支裔迁居海南沙堤,次子二奴。

  三世祖二奴,生四子,长子太保,支裔居大地坊西便巷;次子乙保;三子仲保,支裔仍居裏村;四子少保,支裔仍居裏村。

  四世祖乙保,娶村头潘氏安人,生四子,长子_长祐,开始时迁居社根坊,经过数代以后,子孙分居藻美乡;次子_志泉;三子_阿三,无嗣;四子_四仔,无嗣。

  五世祖志泉,生四子,居大地坊。

  六世祖乐翁,配潘氏安人,生一子,居大地坊。

  七世祖竹溪,生二子,居大地坊.....

  从第五世开始,志泉公的后代大都生活在大地坊,直至今天。

804ad66fgd4a8c8e23178&690.jpg

西樵古黎村黎氏与潘氏最早的联姻及潘氏定居古黎村的时间

  西樵古黎村的范围大致就是今天百西大地村、竹墟、张家村、上巷村、下巷村、村头村及周围所属的农田山岗,大地村为西樵黎氏的大本营,而潘氏定居在黎村北部的村头村。七百年来,古黎村的黎氏子孙除了分居各地外,许多仍生活在西樵大地村周边的一些村落,如西岸、上巷、下巷等。而始迁祖仕通公的牌位仍尊放在大地村的祠堂。

  黎村黎氏家谱提到,大地坊黎氏宗祠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鼎建,供奉着始迁祖_仕通公,二世祖_祖能公,三世祖_贻谋公、贻燕公,四世祖_太保公、乙保公、仲保公、少保公等先祖的牌位。另外在咸丰四年(1854年)红巾之乱时,祠堂前庭被焚毁,战后很快就对祠堂进行了修复。经过数十年岁月后,祠堂慢慢被白蚁蛀坏了,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对祠堂进行了重修,还换上了优质的柚木作材料,祠堂更加坚固。

  根据黎氏家谱资料,我们可以推算出黎村黎氏的始迁祖仕通公约生于1232年,在1276年1月南宋的帝京临安城(今杭州)沦陷时,仕通公的原配李太夫人率八子刚迁居到南海西樵古黎村不久。推算黎村黎氏二世祖祖能公约生于1265年,三世祖二奴公约生于1288年,四世祖乙保公约生于1313年。而约在1336年前后,四世祖乙保公娶了村头潘氏的女儿为夫人,这位潘氏安人极可能是祖杰公之女。

  因为祖杰公生了道生公四兄弟,前后中间应该还有两三个女儿。以前曾推算过潘氏道生公四兄弟,约在1338年定居古黎村村头,第一位嫁给黎氏的潘氏安人,无论是在道生公四兄弟迁居黎村之前,或迁居之后所嫁,这段婚姻对潘氏日后在黎村村头站稳脚跟、逐步发展壮大意义重大,同时它也开启了古黎村潘黎两大族人之后近七百年的联姻之门。

  另外有趣的是,黎氏家谱记载这位潘氏安人的长子黎氏长祐公长大也迁居到社根坊,而潘氏二世祖祖杰公当年也是在社根岗一带经营牧鸭,可能黎氏长祐公是去接手外公的生意,而潘氏祖杰公年老时回到了高明歌乐村,与潘氏悦榕太公葬在一起。由于这段姻亲,潘氏三世祖道生公四兄弟,获得了黎氏在村北隔江的空房子和一亩三分耕地,使之成为潘氏在南海黎村村头务农耕读的始迁祖,这就是目前村头潘氏始迁祖定居古黎村的论据较充分的开村故事。七百年间,黎村中潘黎两族男婚女嫁的联姻近千宗,潘黎两大族人亲密无间、互为手足地,在黎村幸福安宁生活至今。

804ad66fgd4a8cbbedad0&690.jpg

转自:百西村头的博客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