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文楼镇黎氏叙五祖祠始建嗣孙黎卓英简介

2018-07-21 09:48:37   来源:黎子龙 审核:黎勇       打印  转发  字号:T

WechatIMG71.jpeg


主建叙五祖祠始建嗣孙黎卓英简介


23世黎卓英(火燫公)号锦亭,生于清朝乾隆甲申年(1764年)3月,寿78,原籍甲隆塘甘村,后分居甲隆四马村,是四马村开基祖。24世黎恒和得到懂天文地理胞叔黎卓英的指点从塘甘村分居那浪村,成为风水宝地那浪村黎族的开基祖,后由黎卓英在那浪村主建、黎恒和协助建成了甲隆地区最华丽黎族祠堂。黎卓英才智过人,为人正直厚道,乐于助人,持家有方,富甲一方,他国学出类拔翠,精通天文地理,是州邑有名绅士,官直棣州州同,钦赐分府。州志:锦亭生性慷直孝友,天禀词严,义正型方,善族敬宗尊祖,是一个传奇人物。

一、营建了四马城。

大清乾隆年间,他从塘甘村分居风水宝地四马村后,即着手规划丶建造城池.历经十多年才建成,四马城依山傍水,按山势而建设,坐南偏东向北偏西,城门口开挖一张半月型大水塘,城墙沿山势而筑至半山腰,整座城就是一条村,四马城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四周长400多米,城墙高近10米,厚近一米,由糯米、石灰等三合土筑成,每三、四拾米建一个烽火台,是长城的微缩版,城中就是四马村,村三面由甲隆河环绕着,环境优美,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现在三面城墙和部分烽火台保全完好,是华南古城池奇葩的一处,很有历史和保护价值。

二、修桥筑路利民积德,功德无量。甲隆黎卓英与文楼董大林都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开明伸士,而且是好朋友,经常互访聊天,甚至一住就几日,有一次他俩商定试深州官是否贪赃枉法,以山岭土地纠纷为名,双双去到州衙向知州告状。知州也不是等闲之辈,是个开明好州官,知州深知他俩一贯友好,绝非为山岭土地纠纷而告状,而是试探本官的,他假装想了想,便微笑地说:卓英君丶大林君别演双黄戏了,你们的用意我一定作为我的座右铭,希望你俩做多的利民积德的好事,就是支持我本官了。他俩听了州官如此开明,如此想着人民,深受感动.黎卓英旋即想到甲隆民众通往文楼丶平定到州城必经之路段,雷岭头路段,这雷岭头,因其山高坡长,即从那西山脚至塘表大约有四五华里长,因被山洪冲刷,路面变得坑坑洼洼非常难走,山脚木桥经常冲毀,每逄雨季更不能通行,便决定出钱一千多两白银,并亲自到现场指导,开通山路两边排水沟,路面铺上石板,山脚桥改用石板桥,免受雨水山洪冲刷而不能走的困苦,这在州北地区世代传颂着他的善举和美德。雷岭头这一段山路直到现在还保全着那时铺设的石板和封诰碑,是华南古栈道的一处,佷有历史价值和值得保护的雷岭古道。

当年修建雷岭古道碑记。


受黎卓英的影响,文楼董大林伸士也为文楼坡民众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因文楼坡农田用水困难,经常因干旱失收,他决定开凿从九江到文楼坡大约六七华里的农田灌渠,据传说有三华里的灌渠是很坚硬的岩石,为了凿通这一段灌渠,需佷大的钱财,凿一斗石需用一斗谷,完成这一灌渠工程大约要一百多石谷,经过几年的奋斗,终于完成了这一艰巨工程,从此使文楼坡常欠收的农田变成米粮仓.

三、修身齐家儒学思想践行者、黎卓英的“忍”。黎卓英50出头的某一天,骑马去广西低阳访友回到旱塘村与洪岭村交界处,一位年过六旬的睇鸭老人不知其是变态、还是病入稿昌或是仇富,杨起睇鸭鞭就用尽力气向他打去,卓英那马也佷有灵性,挡住了鸭鞭,可一掀却把他重重地跌倒在田里,而他既不生气,也不骂一声,爬起来全身是泥水,幸好沒跌伤,哪睇鸭佬定了定神,看清黎卓英没事,心里一振,预计自己将要大埚淋头了,可想不到,黎卓英却微笑地向哪睇鸭老人看了一眼就跃上马回家了。回到家里,他几个儿子看见父亲全身泥水,追问道:爹,是不是有人打你?若是别人欺负你,我们给你出出气。他连忙解释说:孩子,有谁敢欺负你爹?是马失蹄把我率倒在田里的。听了父亲的解释,也不说什么了,连忙去端温水让父亲冼干净。

过了几天,传来了那睇鸭老人死了的噩耗,黎卓英甚感宛惜,庆幸自己没有过激行为,对他儿子说:今天你们去买头猪回来杀给大家吃。他们几个儿子觉得很奇怪,便问道:爹,今天既不是节日,也不是你生日,为何杀猪吃?他说:孩子,其实那天我是被刚死的那睇鸭老人打落田里的,我不告诉大家,怕你们惹事生非,若你们打了他,他死了,他的死就转稼给你们了,人命案了,上了官司,会家破人亡啊。你们懂吗?听了父亲语重心长的话,大家点头称是。

四、教子有方。有一天,黎卓英儿子凭着老爸的声名,富甲一方,沒有办不到的事,便飘飘然,目空一切,在一门额上写道:万事不求人。卓英知道后,便叫几个儿子在一起,然后微笑地对他们说道:老爹明天要到州衙找州官商量一件事,你们几个都很生性,都很有本事了,今晚准备一下吧。儿子们听了面面相嘘,一灵大儿子便知道父亲的意思要我们用轿抬他到百里外的州城,不准请别人抬桥,怎么可能。垦定是老二在门额上写那五个字的事了,便大声说老爹的意思我们明白了,老二你快去把那万事不求人的门额拿下来,以后我们要牢记老爹的教诲修齐才能冶平,后来他几个儿子也都很生性,而且个个都有成就。

五、善族敬宗尊祖的典范。黎卓英修身齐家,教子有方,富甲一方,威望很高,随着年纪增长,怀祖情深,于清朝乾隆未年,选择风水宝地那浪村建甲隆黎族祠堂,由那浪村黎族开基祖黎恒和协助,历经几年才建成。是州北最华丽的三进四合祠堂。坐西南向东北,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砖、石、瓦、木结构,古色古香,分上中下三座(排),左右棋廊,祠内雕龙画凤,典雅华美,四周鸟语花香,显得十分和谐美观,是甲隆地区最华美的祠堂,祠联为:由黃竹上岭下迁甲隆创业开基三百余年;从发祥至惟岳到叙五发展壮大绍绳祖武。祠堂头座供奉恩祖赵大先帅和各世先祖灵位,中座悬挂先贤、名士、达官、贵人荣誉匾,并设教育室、励志室,中排和下排设立养正初级小学,把先祖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六、捐建化州考试院。

据州志记载,清朝道光五年邑绅黎卓英捐建化州考试院,194年前,甲隆邑绅黎卓英做了一件天大的善事,影响了全国上下,从地方到朝延官员,无不称赞。

这是大清朝道光年间的事,大清朝,仍然沿袭科举制度,国家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在地方考,叫院试,是县里的考试.到考试日,各地考生参加县府考试,及格称为秀才。当时州大地,虽然有考场,但没有试室.考场是茅草搭建的,可遮阳光,但不能避风雨。逢考试日,如遇风雨,就得着水淋,衣衫湿透。考场里一、两千考生,避风躲雨,互相挤压,考场乱成一锅粥。道光二年,黎卓英参加州里院试,就亲尝其苦,他目睹试场如此简陋,决心改变这种考试状况。第二年,他请周君帮忙,共同创建考试场,但由于考场场地难定,未能实现。第三年,他再次提出创建考场之事,得到绅士陈侣睿的大力支持。许多有识之士也积极拥护,便选定在化州宝山脚下(据考究,糸化州市武装部与化州市党校之间)。此地长26丈,宽10丈。有居民住宅的,赔款迁居.黎卓英亲自铲瓦砾、平地基,还亲自绘图。1825年动工兴建,1826年试院竣工。还建有厨房火灶,方便厕所,此后,化州试院便有了考场试室,不惧烈日风雨,考生拍手叫好。黎卓英捐资建考试院和修桥筑路的善举感动了朝政,广东巡抚成格,两广总督李鸿宾,广东学政翁心存上奏皇上嘉奖。两广总督李鸿宾,广东巡抚成格周锡章赠黎卓英“乐善好施”一匾。广东学政翁心存赠“梓谊培材”一匾,高州道室叶申万,高州府蔡海寿赠“义举堪嘉”一匾,牧州,黄锡宝赠“都士帡幪”一匾和对联一幅,对联写道:“谊重斯文锦里共叨厦庇,荣分典郡彤延特沛恩纶”。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