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论京兆黎氏始祖幹公(之十九)

2018-02-03 02:37:41   来源:黎子龙 审核:黎恒曦       打印  转发  字号:T

透论京兆黎氏始祖之十九 ──── 全唐历任京兆尹

《通典卷一百七十三州郡三古雍州》[1]:“今之雍州,理长安、万年二县。周之旧都,平王东迁而属秦,始皇以为内史地。汉高祖初属塞国,后更为渭南郡,寻罢,复为内史,武帝分为右内史,秦于右北分泾水,置郑渠,灌田四万馀顷。汉置白渠,灌四千五百馀顷。后更分京兆尹。领县十二。后汉因之。领县十。魏改尹为守,后改为秦国,后复为京兆国。晋为京兆郡,兼置雍州,领郡国七,理于此。后魏亦然。后周复为京兆尹。隋初置雍州,炀帝改为京兆郡。大唐初复为雍州,开元三年改为京兆府。”

《唐代京兆尹研究》[2](第13页):“京兆尹一员,自义宁元年(六一七)五月十五日改隋京兆郡为雍州,以别驾领州事,至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六四九)七月三日改雍州别驾为长史,玄宗开元元年(七一三)十二月三日改雍州为京兆府,以长史为京兆尹,总理府事”。此文认为京兆府应为开元元年设立,比《通典》中的开元三年要早。

《旧唐书卷一》[3]:“太宗为京兆尹,改封秦公”。这是《旧唐书》第一次出现“京兆尹”字眼。按《唐代京兆尹研究》,自公元713123日后,唐朝才正式有京兆尹。故唐太宗的“京兆尹”实为“雍州牧”,而非京兆尹。

《新唐书》首现京兆尹字眼在《本纪第五睿宗、玄宗》:“京兆尹源乾曜为黄门侍郎”。

《唐代京兆尹研究》第12页详列了唐代京城(雍州、京兆府)的行政编制表:

WechatIMG138.jpeg

由表中可见,韦应物最初追随贞固黎公任职京兆府功曹,其官阶为正七品下。

按《唐代京兆尹研究》(175-210页)的“唐代京兆尹年表”(见附图),整个大唐帝国,所有京兆尹之中,暂时发现仅有一名黎姓成员,即京兆黎氏始祖贞固黎公(黎幹,字贞固,戎州人,祖籍安徽寿春)。

至于坊间族谱所载京兆尹为黎斡(朝、翰、乾、韩、戟……),相信这个名字并非争议焦点。其实仅凭“京兆尹”再加“黎”这四个字同时出现,便应当认定唯指一人(贞固黎公),别无他选。当然,倘若《唐代京兆尹研究》统计存在漏洞则另当别论。

 

京兆堂下传人:黎谨诚  拜撰

丁酉隆冬于岭南羊城

────────

 

[1] 《通典》,唐(801年)杜佑。

[2] 《唐代京兆尹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87年版),台湾学者张荣芳著。

[3] 《旧唐书》,五代十国刘昫。



下图为《通典》关于京兆府内容:

WechatIMG139.jpeg

WechatIMG140.jpeg

WechatIMG141.jpeg

下图为《唐代京兆尹研究》的“唐代京兆尹年表”

WechatIMG142.jpeg

WechatIMG143.jpeg

WechatIMG144.jpeg

WechatIMG145.jpeg

WechatIMG146.jpeg

WechatIMG147.jpeg

WechatIMG148.jpeg

WechatIMG149.jpeg

WechatIMG150.jpeg

WechatIMG151.jpeg

WechatIMG152.jpeg

WechatIMG153.jpeg

WechatIMG154.jpeg

WechatIMG155.jpeg

WechatIMG156.jpeg

WechatIMG157.jpeg

WechatIMG158.jpeg

WechatIMG159.jpeg

WechatIMG160.jpeg

WechatIMG161.jpeg

WechatIMG162.jpeg

资料来源:普天黎氏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开发13613024963 ;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