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风的一点零散思考

2018-01-15 04:39:31   来源:黎子龙 审核:黎恒曦       打印  转发  字号:T

640.jpg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其实既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也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

最早关于家风一词的提法,是见于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作品。据说当时西晋文学家夏侯湛,将《诗经》中有目无文的六篇“笙诗”,补缀以成《周诗》,并给潘岳看。潘岳阅后认为:这些诗篇不仅温文尔雅,而且可以看到孝悌的本性。为与友人唱和,潘岳故此做出《家风诗》,自述家族风尚:“绾发绾发,发亦鬓止。日祇日祗,敬亦慎止。靡专靡有,受之父母。鸣鹤匪和,析薪弗荷。隐忧孔疚,我堂靡构。义方既训,家道颖颖。岂敢荒宁,一日三省。”该诗中,作者并未描述自家具体家世,仅通过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我勉励。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家风词语与“世族”“士族” “势族”“大族”“世家大族”占据社会统治力量不无关系。在中国典型的封建社会里,无论是以宗族为根基、以武力为特征的地方豪族,还是以官宦为标志、以文化为特征的名家大姓,其政治上累世贵显,经济上多占土地,文化上世传家学,基本上垄断了全社会的主要资源。两晋以后,这个词语渐次流行,尤其是在北朝,更是使用甚广。从其之初,就往往和门风互用。由“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而言色恂恂,出于诚至,恭德慎行,为世师范,汉之万石家风、陈纪门法所不过也,诸子秀立,青紫盈庭,其积善之庆欤”(《魏书》卷五十八),“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北齐书》卷四十二),“昶年十数岁,为《明堂赋》。虽优洽未足,而才制可观,见者咸曰有家风矣”(《周书》卷三十八),等等。  

历史文献中提及家风一词,往往蕴藏有对传统的继承意义。例如,“齐有人焉,于斯为盛。其余文雅儒素,各禀家风。箕裘不坠,亦云美矣”(《南史》卷二十二)。而“禀”字,就生动地传达了下对上、后对前的承继接受。至于比比皆是的“不坠家风”“世守家风”“克绍家风”“世其家风”以及“家风克嗣”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把家风世德作为最优先的题材。当时的大家族皆以“世守家风”为要务。

640.jpg


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也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风习,反映出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不同之处。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有的家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也有的家风可能是狡诈刻薄、游荡为非、忿戾凶横。正因为如此,对家风、门风或称誉或贬损,也就并存于历史文献中。如《魏书》卷三十八说:“刁氏世有荣禄,而门风不甚修洁,为时所鄙。”卷四十七也有:“及道将卒后,家风衰损,子孙多非法,帷薄混秽,为论者所鄙。”《隋书》卷四十九也说:“子实不才,崇基不构,干纪犯义,以坠家风,惜哉!”可见,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也只有耕读、忠厚、清廉这样一些美好的品质。如作为中华古老姓氏之一的高皇程姓(主要分布在潘集区高皇镇、山南新区、寿县等地),其家规家训家风中便宜有不少教育子孙的传统良俗家规。其家谱载有家训:族无规,则难蹈履愆;家无训,则失修身之要;其如国无法度,欲循之而无章守。仰族祖传规训,得以昌泽门第,遂从善简而摘之,以示同宗之人。务望本支族人以全齐家之道、修身德恪守,斯为顺天理、扩人情而庶家声、昌后世也!

其族规也明示:笃孝思以尽子职,敦友恭以亲兄弟,戒淫赌以免耻辱,务正业以保身家,睦家族以亲乡邻,慎婚姻以端风化,戒争讼以免祸累,立族长以督族政等规定,严教后世子孙牢记并谨言慎重行。

其家训中出有从多传世良规诸如延公训、二程夫子训(即程颢、程颐言训)、本支训等。在其治家三字经中这样记载道:凡治家,宜起早。桌要擦,地常扫。粗布衣,菜饭饱。孝父母,敬哥嫂。夫与妻,要和好。处邻居,莫争吵。迎宾朋,礼仪到。敬师长,恤贫老。学圣贤,行正道。世间事,勿乱扰。赌博场,不去瞧。明事非,善思考。种田地,讲除草。重耕读,勤是宝。俭为训,少不了。饲禽畜,莫玩鸟。学技艺,手要巧。做买卖,讲公道。济穷困,不图报。官粮钱,早上缴。存良知,勿奸刁。凡为人,当学好。成家子,聚财宝。败家子,钱如草。兴家业,须严教。戒奢华,福不小。禁淫欲,增寿老。多谦恭,少浮燥。善忍耐,省烦恼。启后人,宜记牢。这样的家规家训无不是家风家教的一个集中体现。

家风,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举手投足间,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我们可以将家风理解为家庭的风气,将它看作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传统作为人类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从过去延传到现在的事物。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滤和沉淀,就形成不了传统。家风作为特定家庭的传统,也是该家庭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家风有别于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虽然它一旦形成,也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对家族子弟具有熏染影响、沾溉浸濡的意义,但家风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意义。《魏书》卷九十一中的“渐渍家风”,就极为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这一过程。所以说,可以把家规看作是教化家人的教科书,而家风则是经过长期教化后的结果。


资料来源:淮南国学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